实习住院医生是如何被忽悠上歪路的?

2015-01-15 佚名 奇点网

作为实习住院医生,他们学到大多数都是技术性的技能,比如如何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如何使用解剖刀,如何管理药物等。不过,医生也会从自己的导师那里学到很多微妙的技能。处于实习期的医生会目睹自己指导医师是如何将病人转诊到专科医生那里,或者他们如何安排病人进行扫描成像检查。这些都是医生日常工作中的灰色地带,没有最佳做法可供直接参考。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和卫生政策学教授菲茨休·马伦(Fitzhugh Mulla

作为实习住院医生,他们学到大多数都是技术性的技能,比如如何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如何使用解剖刀,如何管理药物等。

不过,医生也会从自己的导师那里学到很多微妙的技能。处于实习期的医生会目睹自己指导医师是如何将病人转诊到专科医生那里,或者他们如何安排病人进行扫描成像检查。这些都是医生日常工作中的灰色地带,没有最佳做法可供直接参考。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和卫生政策学教授菲茨休·马伦(Fitzhugh Mullan)说:“没有哪种做法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大家各有各的处理方式。”

马伦的最新研究发表在近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他表示,美国医疗卫生系统之所以一直成本高昂,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这些口口相传的微妙技能。在医疗卫生保健支出高昂地区(对病人进行更多成像检查并推荐他们转诊至专科医生处治疗)接受训练的住院医生,毕业之后数十年后还会继续按照这样开销昂贵的方式行医。即便后来去到美国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支出相对较低的地区执业,他们的行医方式却一直保持不变。

研究人员对美国境内各地区不同的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差异研究已久。在一项名为“Dartmouth Atlas “的长达数十年的研究项目里,研究人员发现美国部分地区的医疗卫生保健支出是其他地区的两倍之多。不过奇怪的是,生活在高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地区的人们身体状况却并没有那么差。

马伦的新论文提出,导致区域间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差异的部分原因之一就是训练医生的方式:在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很多人养成了开销昂贵的执业习惯。想要纠正这个问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埃利奥特·费舍尔(Elliot Fisher)是达特茅斯卫生政策与临床实践学院院长,他并没有参与过上述研究项目。但是他表示:“证据显示,即便在毕业八到十五年后,有些医生还会固执地坚持使用自己曾经学到的那套花费甚高的执业模式。”

医生们学会了让美国Medicare充当“冤大头”

马伦的新论文研究了2800多名基层医疗系统的医生,而这些医生都是在1992~2010年之间完成了自己的住院医生实习项目(Internship)。马伦分析了这些医生们接受训练的地点,从而判断他们是来自高医疗支出地区(比如波士顿)还是低医疗支出地区(比如蒙大拿州的比林斯)。

看起来,医生们接受的训练对地区医疗成本影响很大:在高医疗支出地区完成Internship的医生行医时开给病人的费用更高。相比在低医疗支出地区受训的医生而言,他们给Medicare开出的账单费用要高7%。也就是说,高医疗支出地区受训医生平均每看一个病人要多花医保522美元。

对于那些在高医疗支出地区接受训练的医生而言,无论他们是留在高医疗支出执业还是搬去其他医生花费较低的地区行医(比如在波士顿受训的医生毕业后转投比林斯工作),他们的医疗支出始终居高不下。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医疗支出差异在刚刚结束Internship的毕业生中表现最明显。在正式工作的前七年中,受训于高医疗支出地区的毕业生开出的账单比受训于低医疗支出地区的同行高出29%。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支出差异逐渐减小。对于已经工作八到十五年的医生而言,账单差异已经缩减到7%。而对于工作超过十六年的医生来说,这种差异完全消失了。

这个事实让马伦认识到,医生的执业模式和行为习惯是可以被逐渐改变的。但是,最初的训练还会以其他方式给医生留下重要的“印记”,影响着他们日后行医的模式。

马伦说:“事实表明,医生行医过程中的成本模式与他最初受到的训练有关。不仅仅是说教性训练,那些实习环境中的实践性训练也会影响他们。”

改革住院医生实习项目能否节约医疗成本?

为了替美国医疗卫生保健系统节约成本,《美国医学会杂志》提出了一种极其简单的解决方案:在全国低医疗支出地区训练更多的住院医生。

这样,这些医生从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学习更为节约的执业方式。如果仅仅通过以不同方式训练医生就能替医疗卫生保健系统节约7%的开支,那么我们应该欣然接受这样的措施的。

但是正如医疗卫生政策中很多其他事情一样,改革住院医生实习项目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很多大型学术医学中心都位于东北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医疗支出都是很高的。

在波士顿和纽约,这一情况尤其突出。这两地医疗支出特别高,但是却又培养了大批的医生。下图以平均每个病人在Medicare中开销为指标,展示了美国住院医生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医疗支出最高的地区培养了更多的住院医生。

目前,美国的医疗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的中心地区。把它们转移到医疗支出相对较低的地区的确是一个大工程。我们在医疗支出高昂地区训练大部分医生,然后将他们派往全国工作。现状必须改变,虽然很困难。

文章原标题:

How residency programs are training doctors to waste money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一位医生的生死观:假如死亡也有艺术形式,那应是有尊严地离去......

和尽可能接受各种治疗相反,医生们几乎不选择被治疗。因为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选,尽管他们通常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选择“不”。这并不是说医生们放弃生命,他们也想活着,但对现代医学的深刻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 文/Ken Murray;一盐译;来源:《健康时报》  面对癌症,大多数患者走着这样一条路:先手术,花掉数万元;然后化疗,花掉数十万

ICU温暖:为生命画上美丽句点

刚刚在ICU接班,护士长就找我,“亲爱的,今天有点难办。八床的病人,家属对护士非常挑剔。我想把那个病人给你好吗?”我很爽快地就答应了。随后病房床边交接班,跟家属打了招呼。我很主动地做了自我介绍,我会是当班的夜班护士。病房里已经坐满了家属。病人的女儿似乎并不在意,只是略微点点头。 交接班,把病人的情况完全了解了。原来病人一个90岁的女性,因为肺炎呼吸衰竭从疗养院来转来,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已经

医务工作者,一群懂医却又不能自医的人

一提起医生职业,多数人是羡慕的。可你曾真正地走近医生去了解他们吗?即便是一位在医院工作多年但不懂医的行政人员,他在随医生进入手术室体验之前也仅仅知道医生很忙,永远有人在等候、在求见。但当他到手术室体验了一把“当医生”的感觉后,才知他们的背后有许多许多的辛酸。体验者自述:这是一群“刀尖上的舞者”这是一台脑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早上7:30,麻醉科工作人员已经上班,接病人,做术

国家版解放医生新政出台!(附全文)

编者按:国家层面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意见的通知已经在2014年年底正式出台了!据了解,办法中不乏一些亮点,如提出对医生“注册”管理、“备案”管理;明确医师不因多点执业而影响其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等;此外,还认定医疗责任的归属(由发生医疗损害和纠纷的当事医疗机构和医师依法处理,非当事医疗机构均不担责。支持医疗机构和医师个人购买医疗责任险等。)。然而,不管是医生、医院管理者,还是卫计委官员,都认为这次的

哀悼!南方医院骨科教授鲁凯伍突发脑溢血逝世

沉重哀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鲁凯伍教授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于昨晚离开人世。 鲁凯伍,医学博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教授、主任医师。从事骨外科工作20年。曾多次短期赴国外进修学习。2006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专业知识扎实、深厚,专业技术全面、规范,擅长于脊柱外科各类手术,尤其精通脊柱疾病的微创手术。 1月11日下午,鲁教授去安徽合肥帮扶基层、受邀手

前世今生丨请让我听你——百年听诊

学生都知道听诊器的“魅力”。 当年刚进医科大学时,看着高年级学生白大褂口袋里揣着听诊器,那个眼馋啊。(有同学会说,买一个不久解馋了么?我告诉你,我们寻求的是“合法”地解馋,要的是那种资格。) 到了大三,开始诊断学的课程,终于能够佩戴听诊器了。那个兴奋啊,恨不得到学校浴室洗澡都挂着听诊器。 再往后,上了内科学时,就知道这听诊器这东西不好玩了。当时用“随身听”苦练“听力”,反复学习“病理性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