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动脉事件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

2015-09-11 崔倩 译 MedSci原创

目前公布的关于严重肢体缺血(CLI),急性肢体缺血(ALI)或急性内脏缺血(AVI)的数据,研究人员用来告知卫生服务规划,监测预防和风险预测。在一项以人口为基础的研究中(英国牛津郡,2002年至2012年),研究人员确定了92728名参与者所有急性外周动脉事件和结果。风险因素通过与基础总体比较进行了评估。510例急性事件发生在386例患者中,需要803项干预。研究包含221(59.3%)例年龄≥7

目前公布的关于严重肢体缺血(CLI)、急性肢体缺血(ALI)或急性内脏缺血(AVI)的数据,研究人员用来告知卫生服务规划,监测预防和风险预测。

在一项以人口为基础的研究中(英国牛津郡,2002年至2012年),研究人员确定了92728名参与者的所有急性外周动脉事件和结果。风险因素通过与基础总体比较进行了评估。在386例患者中发生了510例急性事件,需要803项干预。研究包含221(59.3%)例年龄≥75岁的患者和98例(26.3%)≥85岁的患者。230(62.3%)例患者与之前事件相互独立,但270例(73.4%)在6个月的随访随访过程中死亡或有依赖性;在5年时,328(88.9%)例患者死亡或有依赖性。相对于ALI(75.3%)和CLI(92.6%),AVI的30天存活率最低(28.2%)(P<0.001)。危险因素(所有P<0.001)是高血压(年龄性别调整 RR 2.75,1.95-3.90)、吸烟(2.14,1.37-3.34)和糖尿病(3.01,1.69-5.35;特别是对于CLI(5.96,3.15-11.26)。288(77.2%)例患者有已知的的心血管疾病,361例患者(96.8%)有血管危险因素,但只有203例患者(54.4%)与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相关,只有166(44.5%)例患者与一种他汀类药物相关。虽然260(69.7%)例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但42.9%的患者在事件发生前5年中所有BPs记录>140/90。88(23.6%)例患者患者发生心源性栓塞事件,62例发生已知的AF事件(事件发生前诊断),其中只有14.5%进行了抗凝治疗,尽管82.3%患者CHA2DS2VASC分数≥2并且无禁忌。

外周动脉事件的临床负担是巨大的。虽然已经知道绝大多数在其他地区的患者的血管疾病和多种治疗的风险因素,但病前的控制还是较差的。

原始出处:

Dominic P.J. Howard,Amitava Banerjee,Jack F. Fairhead,et al.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Incidence, Risk Factors, Outcome and Prognosis of Ischaemic Peripheral Arterial Events,Circulation,2015.9.8

作者:崔倩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JM:支架取栓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运用

目前关于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结果多种多样,近期B.C.V.Campbell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以探究使用更先进的成像技术、新近开发的设备,提供更早的干预,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NEJM:血栓切除术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ESCAPE试验)

对于前循环近端血管闭塞的病人,有60%-80%的病人会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90天内死亡,或者就算使用了阿替普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也不再具有功能独立性。

Stroke:缺血性脑卒中12个月后,血管内治疗可提升效果

背景:随机试验表明,中风3个月患者选择血管内治疗是有益的,但对于在12个月的结果数据是目前所缺乏。 方法:我们在脑卒中的III期临床介入治疗试验中,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外加后期的血管内治疗,与仅用静脉注射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相比,得出了其12个月的整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主要成果措施是改良的Rankin评分≤2(功能独立性),以及欧洲生活质量评分,这是一个与健

NEJM:缺血性脑卒中8小时内血栓切除术治疗有成效

背景 我们的目的是评估嵌入在基于人口的卒中再灌注注册表的试验中,使用血栓切除术治疗卒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在2年的期间,我们在加泰罗尼亚,西班牙四个中心,随机分配206例能够在8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症状后接受医学治疗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包括有资格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和血管内治疗Solitaire支架(血栓组)或单独药物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证实近端前循环闭塞和缺乏对神经影像学大梗死。

指南: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最新报道 2010年中国年卒中死亡人数髙达170万,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第一年的复发率高达17.7%,显著高于西方国家。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对不同类型卒中进行分析发现,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冠心病人群中,随着血

卒中血管危险因素影响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结局

静脉注射(IV)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唯一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侵入性治疗方案。但tPA治疗后,卒中不同亚型依据血管危险因素的结局仍有待阐明。近日,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探索了不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IV tPA治疗后结局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基于国家健康研究院的卒中测量(NIHSS)评分、90天改进的Rankin评分(mRS)和卒中亚型,研究收集和分析了人口基线资料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