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Hepatol:AST和D-Bil水平异常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2021-01-2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肝生化异常及患有乙肝是否影响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

新冠肺炎患者肝生化异常的演变和临床意义,以及乙型肝炎感染对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均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问题。

本研究对在武汉确诊的2073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了患者纵向进行的肝功能检查,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其相关因素和死亡风险。用预后诺模图预测新冠肺炎患者的存活预后。比较合并乙肝和不合并乙肝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肝脏异常特点和转归。

在2073例患者中,1282例(61.8%)在住院期间出现肝生化异常,297例(14.3%)出现了肝损伤死亡患者的AST和D-Bil平均水平在症状出现后早期升高;而且在整个临床过程中都与顺利出院患者存在差异入院时AST和D-Bil水平异常是患者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危险比分别是1.39和1.66)。在多变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诺模图,显示出足够的判别能力,而且预测结果与观测到的结果的一致性较高。此外,乙肝病毒感染不会增加患者新冠肺炎相关不良预后的风险

总之,入院时AST和D-Bil水平异常是新冠肺炎相关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对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肝生化监测,尤其是AST和D-Bil水平的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原始出处:

Ding Ze-Yang,Li Gan-Xun,Chen Lin et al. Association of liver abnormalities with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J Hepatol, 2020, 10.1016/j.jhep.2020.12.01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乙肝抗病毒疗效如何,三把尺子来评价

我们知道,慢性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是抗病毒。抗病毒能保持肝功稳定,能改善肝组织学,能预防或减缓肝硬化进程,最大程度减少发生肝癌的风险,并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目前各指南推荐的抗病毒一线药物为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其他可选择的药物有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确评价抗病毒疗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评价抗病毒疗效好还是不好,我们可以用

NMPA: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2018年第29号)

型肝炎患者,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和HCC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临床结局,也是首选临床终点。但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于常规的临床试验不具有可操作性。组织学应答或包含组织学应答的联合应答在既往新药的临床试验中已经成为广为

J Viral Hepatitis:转氨酶2倍以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决策的临床无创指标

肝穿刺是转氨酶2倍以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决策的金标准。这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探索转氨酶2倍以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决策的无创指标。

2019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会:RNA干扰药物JNJ-3989的临床数据

Arrowhead制药公司近日公布了第三代皮下注射RNA干扰(RNAi)药物JNJ-3989的I/II期研究(AROHBV1001)的临床数据,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其最新数据发表于2019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会上。

JVH:HBV pgRNA能够预测NAs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预后

研究共纳入了98名接受了7年抗病毒治疗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实时定量PCR及特异性引物分析了患者血清中HBV pgRNA的水平。

AP&T: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极低

目前学界对于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建议使用抗病毒治疗。本项研究旨在研究免疫耐受期CHB患者的相变和肝细胞癌(HCC)的累积发生率以及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