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Genet:不同的幽门螺旋杆菌亚群在美洲迅速进化

2017-02-28 zhangchengli MedSci原创

过去500年,美洲一直是遗传多样性的人类和其相关的致病、共生微生物的熔炉。胃部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就是这样一种微生物,其在拉丁美洲非常普遍,因为Hp与胃癌的强相关性,使其成为了当前公共卫生的主要挑战。

过去500年,美洲一直是遗传多样性的人类和其相关的致病、共生微生物的熔炉。胃部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就是这样一种微生物,其在拉丁美洲非常普遍,因为Hp与胃癌的强相关性,使其成为了当前公共卫生的主要挑战。

近期,英国巴斯大学的Falush教授课题组,通过对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分离出来的Hp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找到了欧洲起源的Hp和非洲起源的Hp在整个美洲混合的证据,但没有前哥伦布时期细菌的实质性输入。在美国,非洲和欧洲起源的菌株在遗传上截然不同;而在哥伦比亚和尼加拉瓜,瓶颈事件和分离株间蔓延的的遗传交换导致了国民基因库的形成。此外,作者在美国菌株中发现了3个具有非典型水平亚洲血统的外膜蛋白和一些在南美洲分离株中几乎固定的等位基因,这些结果显示了宿主的种族组成在传入菌株定植过程中的作用。

该项研究表明新的幽门螺旋杆菌亚群在人口流动时期可以迅速的出现、传播并适应,高流行和低流行地区之间的传播生态学的差异可能会在本质上影响细菌群体的组成。

原始出处:

Kaisa Thorell , Koji Yahara , Elvire Berthenet, et al. Rapid evolution of distinct Helicobacter pylori subpopulations in the Americas. PLOS Genetics, 2017 Feb 23. doi: 10.1371/journal.pgen.100654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chengl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epatology:幽门螺旋杆菌:胆道恶性肿瘤的“帮凶”

Table 3. Odds Ratios (O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for Seropositivity to H. pylori* Antigens and Risk of Liver and Biliary Cancer in the Alpha-Tocopherol, Beta-Carotene Cancer Prevention St

一周研究进展荟萃:锻炼和限制热量哪个才是减肥王道?!

1.BMC Public Health:仅通过锻炼并不能减肥,限制热量才是王道!体育运动对机体的健康有诸多益处,包括减少心脏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的发病风险,改善机体的心理健康及情绪。但是与公众的看法相反,一群医学博士则认为锻炼并不能有助于减肥。Dr. Luke和Dr. Cooper的研究以压倒性的证据表明体育活动并不是减肥的关键。食品及饮料行业试图通过推广缺乏锻炼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的观点来转移

Lancet: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可有效防止儿童Hp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Hp)是胃里最常见的病原体,影响了世界上至少一半的人口,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和淋巴瘤高度相关。研究者在中国江苏赣榆县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研究,探究中国儿童口服重组Hp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该研究纳入了2004-12-2至2005-5-19 共计4464名6-15岁儿童,既往和现在均没有Hp感染史,研究者按1:1将其随机分为Hp疫苗组(n=2232)

Br J Cancer: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不能预防胃癌?

一项新研究表明,治疗幽门螺杆菌可能不会预防以粘膜肠上皮化生(IM)为背景粘膜的异时胃癌。 作者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根除在致癌作用相关分子改变上没有明显变化。 罗格斯大学的Kiron M. Das博士及其同事们首次阐明IM患者的致癌作用的分子标记,这项横断面研究包括131例接受了内镜下胃肿瘤切除术患者,以及22例慢性胃炎的对照组患者。他们评估了MSI(微卫星不稳定),hMLH1、CDKN2A和A

Am J Gastroenterol:幽门螺旋杆菌的二线治疗: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优于三联疗法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多中心研究,评估幽门螺旋杆菌的二线疗法中,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是否比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更有效。研究纳入了600名基于克拉霉素治疗方案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按1:1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组(LS:前5天使用兰索拉唑和阿莫西林,接着使用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5天)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组(LT: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10天)。治疗后6周若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

2016马斯特里赫特V/佛罗伦萨共识报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管理发布

2016年10月,欧洲螺旋杆菌研究组(EHSG)发布了最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管理共识——马斯特里赫特V/佛罗伦萨共识。来自24个国家的43位专家审查了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最新数据,分成5个细分的部分:1.适应症;2.诊断;3.治疗;4.预防/公众健康;5.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菌群。基于最佳证据以及各种临床情境下幽门螺杆菌感染管理提出推荐建议。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 (需要扣积分2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