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cet Psychiatry:氯胺酮不能改善电休克疗法引起的认知不良反应

2017-03-28 MedSci MedSci原创

电休克疗法(ECT)由于其副作用导致临床应用受限。初步证据表明, ECT治疗与谷氨酸拮抗剂-氯胺酮联用可减轻认知不良反应,促进症状改善。研究人员就低剂量的氯胺酮与ECT联用开展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并推翻了之前的结论。

电休克疗法(ECT)由于其副作用导致临床应用受限。初步证据表明, ECT治疗与谷氨酸拮抗剂-氯胺酮联用可减轻认知不良反应,促进症状改善。研究人员就低剂量的氯胺酮与ECT联用开展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并推翻了之前的结论,其结果发表于近日的The Lancet Psychiatry。

研究招募对象为年满18岁的、能够提供书面参试同意的、严重抑郁症患者(根据DSM-IV诊疗标准被诊断为中度或重度抑郁,具有单极或双极性抑郁发作表现)。患者随机在ECT治疗过程中接受静脉注射0.5 mg/kg的氯胺酮(N=40)或生理盐水(N=39)。研究的主要终点是4次ECT治疗之后的接受霍普金斯中心的学习测试分数(HVLT-R-DR)并通过不良反应监测评估其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氯胺酮组的平均HVLT-R-DR分数为5.17(SD 2.92),对照组为5.54(SD 3.42),未达到主要终点(95% CL -1.73到0.87);45%的氯胺酮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副作用,而对照组仅为6%;精神方面的不良事件为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氯胺酮组的发生率为27%,对照组为54%。

研究者认为,虽然认识样本量较小,但没有证据表明低剂量的氯胺酮对改善ECT引起的认知不良反应有效。

原文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iol Psychiatry:实验药物有望‘在数分钟内’帮助治疗抑郁

       12月3日在线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的新研究表明,尽管一种被描述为“友好版氯胺酮”的新型实验药物似乎可快速减少抑郁症状,但其效应可能不会长期持续存在。        由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的研究者进行的一项小型随机交叉研究显示,单次滴注AZD6765后,近32%的难治性重性抑郁障碍

Neurology:氯胺酮滴鼻或能减轻偏头痛

  此前有假说认为氯胺酮对偏头痛先兆有影响。为了检验这一假说,并为谷氨酸能药物在人类偏头痛先兆中的应用提供直接证据,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头痛组的Shazia K. Afridi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1月30日的Neurology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氯胺酮滴鼻能够有效减轻先兆延长的偏头痛患者的先兆期严重程度。   该研究为一项双盲、随机、

NRR:全麻药氯胺酮可损伤儿童学习记忆能力

最近的研究发现,全麻药物对发展中的神经元具有神经毒性,引起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及行为异常。氯胺酮是小儿常用全麻药物,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3岁之前小儿接受过较长时间的手术,或因手术需要曾多次用过氯胺酮,在学龄期表现为学习与记忆能力障碍及行为异常,课题组推测这些异常表现可能与氯胺酮的潜在神经毒性有关。《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13年6月17期出版的一项关于“Ketamine induces t

Medpage:急诊安全使用氯胺酮十要点

Reuben Strayer博士近期在美国急诊医学会议上领导了“我们应该经常做……”运动。“氯胺酮”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最初用于马的麻醉,它另一个臭名昭著的身份是街头毒品,通常被称为“K粉”。 在临床上,麻醉医师 、精神科医师、儿科急诊都在使用氯胺酮,甚至是落后的乌干达农村也如此。现在,普通急诊科医生已开始更频繁地使用氯胺酮。Richard Levitan博士最近将它称为“ 东

Anesthesiology:氯胺酮可影响体外MO→iDC过程,作用于细胞免疫

氯胺酮是一种兼具麻醉作用,镇痛作用及免疫调控活性的药物。目前,有关氯胺酮作用于细胞免疫的研究并不多。在白介素-4与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4&GM-CSF)的影响下,单核细胞(MOs)具有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的独特能力(MO→iDC)。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氯胺酮对MO→iDC过程的影响。 为了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本研究使用含有庆大霉素及酚红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幼稚单

Nature:挑战常规!揭示氯胺酮抗抑郁作用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机体降解氯胺酮(ketamine)产生的一种代谢物可能是它的速效性抗抑郁作用的真正秘密。这种代谢物显著地逆转小鼠的类似抑郁的行为,同时不会触发与氯胺酮相关联的麻醉性、解离性或上瘾的副作用。相关研究结果2016年5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MDAR inhibition-indepen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