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ck:内皮细胞损伤预示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较难恢复

2017-07-30 MedSci MedSci原创

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在病理生理和预后方面均存在异质性,然而内皮细胞损伤在难治性AK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目的为确定内皮细胞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是否独立于肾脏的炎性损伤,从而预测急性肾损伤的预后。

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在病理生理和预后方面均存在异质性,然而内皮细胞损伤在难治性AK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目的为确定内皮细胞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是否独立于肾脏的炎性损伤,从而预测急性肾损伤的预后。

对"降钙素原和生存研究"多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队列随访。从入院后28天开始,我们将没有肾脏疾病、生存时间大于24小时、入院后采集血浆样品可用于生物标志物分析的患者纳入研究。我们根据"肾脏疾病:改善全球成果"指南对AKI进行定义,肾功能恢复定义为入ICU后生存连续5天、不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肌酐水平持续低于入ICU前的1.5倍。我们对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升压药治疗、是否机械通气、血肌酐、血清降钙素原、血小板、胆红素都进行校正。

共有213例患者在入ICU时就已经发展为AKI,99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肾功能恢复到先前状态。入院时通过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测定是否有内皮细胞损伤,STM是肾功能是否恢复到先前状态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STM最高值 vs四分三位数 HR 0.39;95% CI 0.21-0.73,P=0.003)。相比之下,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蛋白(NGAL)对最初的肾脏炎症损伤程度进行测量,并没有预测到这一结果(NGAL最高值 vs 四分三位数 HR=1.20;95% CI 0.72-2.00;P=0.48)。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标志降钙素原,也与肾功能恢复相关(PCT最高值 vs四分三位数 HR=0.59;95% CI 0.36-0.98;P=0.04)。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STM水平较高的的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机会相对较低。我们的研究结果表示,在AKI已经发展到难治性AKI阶段之前,内皮细胞已经发生分解损伤,这是AKI病理机制中极为关键的一点。

原始出处:

Itenov TS1, Jensen JU, et al. Endothelial Damage Signals Refractory Acute Kidney Injur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hock. 2017 Jun;47(6):696-701. doi: 10.1097/SHK.0000000000000804.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7-11-30 liuquanmn
  2. 2017-07-31 131****2916

    不错的文章值得学习

    0

  3. 2017-07-31 明天会更好!

    谢谢分享,很不错。

    0

相关资讯

Int J Impot Res:勃起功能异常病人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的重要性

最近,有研究人员对勃起功能障碍(ED)病人中的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含量水平进行了测量,并探究了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ndocan) 水平与ED的关系。研究人员将20名健康人和64名男性病人作为研究群体,并分成了四组,包括严重ED(19名病人)、中度ED(24名病人)、轻度ED (21名病人)和对照组(20名健康人),并利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对所有病人的勃起功能障碍进行

Nature:令人意外!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竟与肠道微生物组存在关联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肠道微生物组中的细菌促进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CCM)形成。这项研究提示着改变CCM病人的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一种有效地治疗这种脑血管疾病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

Cancer Cell:内皮细胞Notch 1活性促进肿瘤转移

肿瘤转移一直是癌症治疗中最令人头疼的事儿之一。对其机制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6月13日,德国科学家Andreas Fischer在肿瘤细胞(Caner Cell)上发文阐释内皮细胞和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

Redox Biol :Nox2与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血管功能受损和氧化还原功能紊乱相关

抗胰岛素性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心血管疾病。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健康成人高胰岛素钳夹后,FID(骨骼肌小动脉血流扩张)减少。因此,研究人员将血胰岛素高假设为抗胰岛素的标志,并且推测其与由Nox系统(NADPH氧化酶系统)介导的氧化应激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Circulation:细胞因子样蛋白DKK3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这项研究提供了DKK3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证据,其中涉及了内皮迁移和修复。

PLoS Pathog:为什么血管在感染面前变得那么脆弱?

大阪大学研究人员显示内皮细胞易受细菌感染,因为它们缺乏其他细胞中常见的某些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