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yst:胖五斤而伤全身!多组学揭秘少量增重竟会激活心脏病相关分子通路

2018-02-12 代丝雨 奇点网

近期,《细胞系统》上发表了一项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成果。Michael Snyder教授领导的科学团队发现,“适当”地增加体重,竟然会对整个身体的微生物、代谢、基因表达等多个层面产生影响!实验中,参与者在30天内增重2.8千克,体内菌群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炎症和免疫反应上调,甚至有一条与心脏病相关的分子通路也被激活了!

近期,《细胞系统》上发表了一项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成果。Michael Snyder教授领导的科学团队发现,“适当”地增加体重,竟然会对整个身体的微生物、代谢、基因表达等多个层面产生影响!实验中,参与者在30天内增重2.8千克,体内菌群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炎症和免疫反应上调,甚至有一条与心脏病相关的分子通路也被激活了!

这不由得让奇点糕觉得,胖上五斤,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裤腰有点紧,对身体来说,好像是一场重大危机啊。


Michael Snyder教授

近年来,肥胖已经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了,毕竟它已经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类杀手扯上密不可分的关系。既往的研究往往把肥胖和某个具体的疾病关联起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肥胖可不仅仅是脂肪细胞那点儿事儿,它的影响力太大了,这也掺和一脚那也指挥一下。俗话说管中窥豹只得一斑,只从某个角度来研究肥胖,恐怕结果也不甚全面呐。

Snyder教授有了一个想法——我们要搞清楚所有的细节!肥胖你能影响的范围广,那么我们就全研究一遍!

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更难。单个组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足够复杂了,Snyder教授却想要把基因、转录、蛋白质、代谢、以及微生物等多个组学领域综合起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且还完成了,不得不佩服科学家的执行力和毅力。


一次测量涉及这么多指标

在这次试验中,研究者选择了23名参与者,他们的体重指数在25-35之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超重,还没有胖到生病的地步。这批参与者中,一半人对胰岛素敏感,另一半则有显着的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的先兆。

研究者首先为参与者定制了为期30天的高脂饮食,体重达到峰值时保持了7天的无节制饮食,之后再用60天的时间把体重降下来。普遍来说,为了吃胖,男性参与者每天多吃了1000卡路里,女性则是750卡路里。这样吃的结果就是,一个月之后,他们平均胖了2.8千克。

嗯,这个周期看起来跟我们春节干的事儿差不多……



先吃胖,再减肥,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几个月要做的事

五斤说多还真不多,就奇点糕的个人体验,最紧的裤子依旧能穿,双下巴也没出来。但是表面的平静下,还真是波澜起伏啊!

首先,在整个变胖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有318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了显着变化,不出所料,很多都与脂质的代谢有关。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涉及的通路,研究者发现了一大批都与炎症反应有关!这炎症,可是糖尿病患者的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啊。


变胖路上各种生物指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涉及的多种通路,包括炎症反应

最吓人的是,研究者还发现,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有关的一些基因[2]表达也增加了!这会影响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或许这可以解释为啥胖人爱得心脏病呢。

接下来,研究者分析了受试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这回有意思了,在胰岛素敏感(IS)参与者和胰岛素抵抗(IR)受试者之间,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在胰岛素敏感受试者中,体重增加带来的是疣微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丰度有了显着的提高。A. muciniphila是近年来的明星菌种,早有研究者证实,无论是在小鼠还是人体内,在体重增加的情况下,A. muciniphila会帮助我们对付胰岛素抵抗,起到一种保护作用。而胰岛素抵抗参与者的菌群却没增加——或者说本来他们也没有多少。


利用不同测序方法发现微生物种群的变化

按照Snyder教授的说法,这些激活的途径虽然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但是却预示着,“某些事要开始了”。

不过也不用太害怕,当参与者把长的肉又减掉了之后,大部分的身体指标都回复了原来的水平,只有一小部分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项成果对研究者们来说倒是个确确实实的好消息。利用新的科研工具,跟踪体内数百万分子的波动,我们可以清楚了解体内到底在发生什么。一方面我们对生化指标与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在医疗保健上,精密记录个体的生理指标变化,让我们又朝着个性化治疗迈出了新的一步。

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的创始人Leroy Hood认为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他认为个体化医疗虽然昂贵,但是具有很大的潜力,个人的特征是需要被纳入治疗体系的。

为了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本项试验中数十亿次测量的数据大部分都被公开,并且参与者们将继续以年为单位提供健康数据。

奇点糕想起了科幻小说和电影里常见的场景。未来我们将会有一个人工智能管家,时时记录我们的身体指标变化,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看来现在就是科幻走进现实的第一步呀。

原始出处:

Piening B D, Zhou W, Contrepois K, et al. Integrative Personal Omics Profiles during Periods of Weight Gain and Loss[J]. Cell Syst, 2018.

作者:代丝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8-11-09 维他命
  2. 2018-02-15 186****0580(小山羊)

    学习了谢谢了

    0

  3. 2018-02-14 1209e435m98(暂无昵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4. 2018-02-13 半夏微凉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Diabetes:上海生科院发现糖皮质激素引起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郭非凡组的研究论文,以 SGK1/FOXO3 signaling in hypothalamic POMC neurons mediates glucocorticoid-increased adiposity 为题,在线发表在 Diabetes 上,该研究发现下丘脑在慢性糖皮质激素引起肥胖中的作用与机理。

Metabolism:代谢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分中使用BMI作为肥胖的标志效果如何?

由此可见,利用BMI作为衡量肥胖的操作在预测未来CHD与T2DM方面类似于基于WC的评分。这表明MetS-Z-BMI在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的MetS相关风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PNAS:日本科学家在脂肪细胞中发现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新基因

肥胖相关的代谢平衡受损很大程度上与脂肪组织功能失调有关,但是在肥胖疾病中脂肪组织功能失调的机制还没有得到全面揭示。最近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在脂肪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能够改善代谢,或可成为未来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新靶点。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Dig Liver Dis:非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非肥胖的NAFLD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Diabetes Care:肥胖的T2D患者接受Roux-en-Y胃旁路手术与强化生活方式管理的临床结局!

由此可见,随机分组至RYGB或IMWM三年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HbA1c降低,心血管风险降低,肥胖相关生活质量改善较为显著。

JCO:锻炼可降低肥胖乳腺癌幸存者心血管风险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运动可帮助超重和肥胖的乳腺癌幸存者改善逆转综合征。该项研究发表于1月22日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