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1例

2018-04-28 雷盼 吴昊泽 李亚亭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患者,女,58岁,患者8h前无明显原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急于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本院。

【一般资料】

患者,女,58岁

【主诉】

患者,女,58岁

【现病史】

患者8h前无明显原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急于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本院。

【体格检查】

神志清,精神可,消瘦体型,双手指关节可见屈曲变形,中间骨节粗大;四肢屈曲变形,颈抵抗,距下颌2指,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湿性啰音,余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

入院后家属要求保守治疗,给予抗脑血管痉挛、止血、营养脑神经等对症治疗,胸部CT:双肺纹理粗,未见活动性病变。入院后第2天患者突然呼之不应,呼吸浅慢,考虑动脉瘤再次破裂,急行经口气管插管外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行DSA并植入两枚电解脱弹簧圈,术后第2天患者意识逐渐转清,无头痛头晕,安返病房。术后给予头孢甲肟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9℃,间断经口气管插管吸出黄浓痰,血常规:WBC14.19×109/L、NEU79.44%,复查胸片CT示:右肺炎症,与之前对比肺部感染加重。更换抗生素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3次/日,患者黄浓痰不能排除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给予替考拉宁0.4g,1次/日,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5d,患者仍间断发热,复查胸部CT:双肺炎症,可见口中有白斑覆着,考虑患者存在真菌感染,加用氟康唑200mL(0.4g),1次/日抗真菌治疗。治疗2d后患者突发寒战、高热,不能排除菌血症,给予血培养,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比阿培南0.3g,4次/日,联合氟康唑抗感染。治疗5d后复查CT较前无明显改善。用药后患者仍间断发热,咳黄色浓痰,考虑患者抗感染力度已足够大,但患者发热症状无缓解,回顾病例,患者四肢变形,追问家属诉既往30年前曾患有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前近端掌指关节疼痛,劳累后疼痛明显,自服布洛芬后症状缓解,四肢关节畸形改变,考虑患者此次发热不能排除风湿肺,行自身抗体检查:抗CCP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瓜氨肽抗体检测2096AU/mL,类风湿因子测定36IU/mL,血沉38mm/h,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甲强龙40mg微泵输液,1次/天;每天1次,连续5d,患者未再发热,复查胸部CT患者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最终考虑患者此次反复发热和肺部病变由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所致。

【讨论】

患者近期卧床,咳痰能力差,结合胸部CT示双肺炎症,我们主要考虑了患者免疫力低下、卧床时间长导致的肺炎,而忽略了患者既往病史可能导致RA-ILD。再次提醒我们当抗生素力度足够大,但是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无明显改善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其他可能的疾病,而不是加强抗感染。间质性肺疾病是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外表现,因血管、胶原纤维含量丰富。患者以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及干燥综合征多见。BongartzT等研究示,系统性硬化患者70%~75%合并间质性肺疾病。肌炎/皮肌炎患者5%~10%合并间质性肺疾病,30%的患者RA合并ILD,命名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A-ILD),其预后不佳。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本次治疗,认识到以下几点:⑴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致病,包括遗传因素、免疫损伤、运用抗风湿药物等。RA合并ILD增加了6%的病死率,确诊RA-ILD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3年。RA-ILD的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是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其次是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UIP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UIP的HRCT特点是网状、蜂窝状改变;NSIP特点是磨玻璃影及肺泡炎症。本病例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致使忽视了类风湿所致的肺部病变,误导了诊疗方向。患者既往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当出现肺病变时,一定要明确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⑵研究报道,病程越长,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环胍氨酸抗体及红细胞沉降率等炎性因子指标越高的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疾病的概率越大;发病年龄大、吸烟、病变活动度高以及男性等是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T表现包括网格影、蜂窝状影、渗出斑片浸润影、胸腔积液、肺气肿及结节影。多数患者双肺同时受累,少部分合并空洞性结节或者肺气肿,网格影最多见,其次为渗出斑片浸润影、磨玻璃影。因此一定要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表现,降低误诊率。该患者我们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主要原因是我们对间质性肺疾病认识不足、病史采集、体检不够完善,未及时轻呼吸专科会诊。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①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能只知道专科病,医院应该加大医师培训力度,经常开展病例讨论,学习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扩大医生的知识面;②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积极请相关科室会诊,进行疑难病例分析讨论,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⑷目前激素是RA-ILD的首选用药,当激素出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破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增强了医护之间的协作,提升了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及专业技能。造口伤口治疗师作为一个造口伤口失禁领域的专科护士,不仅可以处理护理领域的护理难题,同时,也有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帮助医生管理各种疑难、复杂的伤口问题。造口伤口治疗师的新型伤口处理技术及医护一体化的伤口处理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伤口管理,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一体化全方位改变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患者对医疗护理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有效的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原始出处:

雷盼, 吴昊泽, 李亚亭,等.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1例[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7(4):361-362.

作者:雷盼 吴昊泽 李亚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 Clin Periodontol:肿瘤坏死因子-α转基因小鼠炎症侵袭后的牙周组织和颞下颌关节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引起牙周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征性症状的病理因素。在这项研究检测了TNF-α转基因小鼠(hTNFt的牙周组织和颞下颌关节(TMJ)的特征。

Ann Rheum Dis:类风湿关节炎患者ACS的复发和死亡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2017年12月,发表在《Ann Rheum Dis》上的一项队列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复发和死亡风险以及使用二级预防药物对RA患者ACS结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JAHA:类风湿关节炎与心力衰竭!

由此可见,在这项队列研究中,RA与HF住院增加有关。这些发现大大增加了RA作为HF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现有证据。

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使用异议

糖皮质激素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已经有65年的历史,欧洲的数据表明目前仍有约5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联合使用激素。然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到底应不应该、该如何使用激素一直是风湿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Kidney int: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肾脏有影响么?

总所周知,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肾功能降低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或者使用肾毒性疗法所致。然而,对使用新型非肾毒性生物制剂对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风险的影响知之甚少。近期,一篇发表在杂志Kidney int上文章研究了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招募了20757位被诊断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美国退伍军人,他们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于或高于60mL/min/1.73m2,从2004年10月到2006年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制订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RA临床指南,对提高RA诊疗相关医师(风湿科、骨科、内科等),特别是县级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RA的能力,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我国RA诊疗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和步骤,基于当前的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考虑我国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