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恢复好不好?需要看这几个指标!

2017-10-18 shaosai MedSci原创

随着动脉瘤诊断率的提高、动脉瘤预防性早期干预和特异并发症的管理是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改善。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前期确定的预测阴性结果的指标是否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验证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较差(Glasgow 预后评分为1、2、3)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将结果发表在Stroke上。

随着动脉瘤诊断率的提高、动脉瘤预防性早期干预和特异并发症的管理是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改善。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前期确定的预测阴性结果的指标是否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验证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较差(Glasgow 预后评分为1、2、3)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将结果发表在Stroke上。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出院时对预后进行评分。数据来自于英国14个医疗中心,历时4年(2011-2015年)。3341例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女性患者占大部分(n=2288 [68.5%]),其中良好分级(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1、2级)的由2397例(70%)。预后较差(95%可信区间[CI])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增长(优势比 [OR], 1.04; 95% CI, 1.03-1.05;P<0.001)、术前再出血(OR, 7.41; 95% CI, 4.48-12.30; P<0.001)、需要脑脊液分流(OR, 3.25; 95% CI, 2.58-4.09; P<0.001)和迟发型脑缺血(O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ypertension: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促进血管炎症和动脉瘤的形成

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具有活动性局部炎症的特征,这一特征有助于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展。然而,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腹主动脉瘤进展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ypertension上的研究探讨了血管紧张素内皮脂肪组织(VAT)中血管紧张素II型1a(AT1a)受体的遗传性缺失是否可以减轻载脂蛋白E缺陷型(ApoE-/- )小鼠主动脉瘤的形成。研究者们使用血管紧张素II

上海新华医院吴震宇医生去世,年仅38岁

7月29日,华山医院抗感染专家李光辉教授因动脉瘤破裂,不幸离世。仅仅过去半个月,又一名医生离世了。上海新华医院甲状腺核医学科吴震宇医生于8月13日去世,年仅38岁。

Heart:BAV患者更易出现颅内动脉瘤

二叶主动脉瓣(BAV)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长期不治疗可引起动脉瘤,包括颅内动脉瘤。近日,在国际心血管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一篇旨在评估BAV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和预后的临床研究。本研究纳入了1994年至2013年在梅奥诊所行头颅磁共振的BAV患者,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最终共纳入678名患者,平均年龄是57±13岁,男性占71%(480名),平均随访时间是10±3年。结果表明,有1

Neuroradiology:动脉瘤相关血流逆向装置与金属延迟超敏反应的间的相关性

血流换向装置在复杂型巨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该术式多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如动脉瘤的破裂。另外,血流逆向术后会引起局部管径减小而不伴内膜的增生。正前位看似"鱼嘴状"。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流换向装置与其金属延迟性超敏反应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Neuroradiology上。

Neuroradiology:利用工作中iFlow,基于对比增强评价在体血流换向大小和位置对动脉瘤内血流的影响

近年来,利用血流换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应用越来越方法。然而,动脉瘤内血流改变机制尚不明确,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在体评价血流换向装置大小和位置对瘤内血流的影响,并将结果发表在Neuroradiology上。

辨别真假动脉瘤 影像学技术巧利用

52岁女性患者,间断胸闷、憋气,经X线胸片和产生心动图确诊为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核性心包炎。本例中重点为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依据和如何用心血管影像技术诊断结核性心包炎。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少见,合理利用影像学技术是辨别真假动脉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