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MICROBE:细菌为何引起结肠癌

2018-02-04 海北 MedSci原创

已有的研究显示,致癌细菌有可能具有启动和/或促进结肠癌的能力,该现象部分是通过免疫机制来作用,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对此还不完全了解。

已有的研究显示,致癌细菌有可能具有启动和/或促进结肠癌的能力,该现象部分是通过免疫机制来作用,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对此还不完全了解。

近日,来自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微生物诱导结肠肿瘤发生的小鼠模型发现,脆弱拟杆菌毒素(BFT)可以触发一种致癌的,多步骤的炎症级联反应,这个过程需要在结肠上皮细胞(CECs)中表达的IL-17RNF-κBStat3信号的参与

尽管是必要的,但CEC中的Stat3激活本身还是不足以触发ETBF结肠肿瘤发生。值得注意的是,CECIL-17依赖性的NF-κB活化能够诱导C-X-C趋化因子(包括CXCL1)的近端至远端粘膜梯度,其能够介导表达CXCR2的多形核未成熟骨髓细胞的募集,并促进ETBF介导的远端结肠肿瘤的发生。

因此,BFTCEC诱导致癌性信号传导至粘膜Th17应答,导致远端结肠CECs中发生选择性的NF-κB活化,其共同触发髓细胞依赖性远端结肠肿瘤的发生。


原始出处:

Liam Chung et al. 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 Coordinates a Pro-carcinogenic Inflammatory Cascade via Targeting of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Cell Host & Microbe, 2018; DOI: 10.1016/j.chom.2018.01.00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8-03-18 维他命
  2. 2018-05-21 xjy02
  3. 2018-02-07 杨利洪

    .学习了提高了

    0

相关资讯

Brit J Cancer:II/III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研究认为,对于III期结肠癌患者,左侧肿瘤患者总生存期延长,但对于无复发生存期和奥沙利铂治疗收益的影响不显著。肿瘤分子亚型对奥沙利铂治疗收益的预测效果优于肿瘤边侧性

Gastroenterology:有蒂T1结直肠癌患者需手术组织学因素

研究开发了新的有蒂T1结直肠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大幅减少低风险人群的手术风险,可准确识别因转移风险需手术人群

Cell Rep:肿瘤干细胞为什么耐受治疗!可能是由于这个通路!

结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以及第四大常见死因。结肠癌组织包含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促进肿瘤生长。癌症的发展和转移被认为由一小群具有干细胞特点(包括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耐药能力等)的细胞引起。这些肿瘤干细胞也是初期治疗成功后复发的原因。

Cell Stem Cell:揭秘高脂饮食如何增加结肠癌风险!

继报道葡萄提取物可高效杀伤结肠癌干细胞、二甲双胍拮抗结肠癌后,时隔不久,结肠癌领域又出新研究!最近发表在《Cell》子刊的一则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高胆固醇饮食与结肠癌背后的相关机制。

Lancet Gastroen Hepatol:Napabucasin对pSTAT3阳性晚期结肠癌患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认为,Napabucasin不能延长所有完全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对于pSTAT3阳性晚期结肠癌患者,Napabucasin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Science:小心了!这两种肠道细菌一碰头,就可能引发结肠癌!

在最新一期的《科学》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Cynthia Sears 教授带领的团队报道了肠道菌群如何参与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研究发现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和一种大肠杆菌(psk+ Escherichia coli)两种肠道菌群会联手形成生物膜,损坏结肠粘膜,引发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