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旁脑膜瘤术后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2017-12-04 佚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患者,女,54岁

【一般资料】

患者,女,54岁

【主诉】

除头痛外,无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现病史】

当地医院MRI检查示左侧大脑镰旁中1/3脑膜瘤。以顶部过中线切口行开颅脑膜瘤切除术,术后四肢感觉、运动无明显异常。术后13d突发四肢乏力,四肢肌力约Ⅱ级,双侧肌力对称,腱反射明显减弱,无明显感觉障碍。

【辅助检查】

复查CT未见颅内术腔出血或水肿、梗死征象。肌电图检查示周围神经性病变。腰椎穿刺术示蛋白细胞分离

【初步诊断

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nydrome,GBS)

【治疗】

给予补钾、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激素治疗未见好转。术后26d,患者出现轻度呼吸急促,呼吸费力。除上述治疗外,同时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及营养神经治疗。术后3个月,患者仍活动受限,肌力恢复为Ⅲ级,主要是近端关节处肌力有所恢复,远端关节活动仍差。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12-05 天涯183

    非常好的文章.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Neurology:肥胖增加患脑瘤风险

大家都知道恶性脑瘤极难治愈,且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得知发病原因。既往,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NN)认为,大脑长期暴露于辐射下是“导致脑瘤出现的最稳定的风险因素”,某些罕见遗传疾病可能会增加患者患脑瘤的风险。但是对120多中不同类型的脑瘤进行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脑瘤的患病原因仍未可知。 这项研究由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Gundula behren博士主持进行,他专注于两种类型的脑肿瘤:脑膜瘤和胶质瘤

垂体腺瘤与脑膜瘤的“碰撞” 鼻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成功“化解”

        图碰撞瘤影像学表现日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一例颅内“碰撞瘤”手术。经检索,这是世界第二例由垂体腺瘤和脑膜瘤组成的“碰撞瘤”手术。今年50岁的李女士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现象,一直未引起重视。1个月前头痛症状突然加重,当地医院头颅CT显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就诊唐都医院后,脑科医院

JCO:米非司酮对不可切除的脑膜瘤似乎没什么疗效

70%的脑膜瘤会表达孕激素受体。先前有2期试验结果表明,口服米非司酮对脑膜瘤可起一定疗效作用。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的3期试验,探究米非司酮对不可切除的脑膜瘤的疗效。该研究对米非司酮或对照组均进行了2年,除非中途发生了疾病进展。2年后参与者可选择继续当前治疗。研究者对其进行连续随访,评估有效性和毒性。该研究共纳入164名患者,80名接受米非司酮治疗,84名安慰剂治疗。米非司酮组有

影像近似脑膜瘤的胶质瘤

患者头痛10年、行走不稳1年,影像近似天幕脑膜瘤。屈延副主任采用小脑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后发现它竟是天幕下小脑胶质瘤!!

2016EANO指南——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发布

2016年9月,欧洲神经肿瘤协会(EANO)发布了脑膜瘤诊断和治疗指南,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脑膜瘤初步诊断主要应用MRI,最后确诊包括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析需要手术获取肿瘤组织。本文主要内容涉及脑膜瘤WHO分级Ⅰ,Ⅱ,Ⅲ,脊髓脑膜瘤的诊断,治疗以及监测随访等内容。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 (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Radiology:颅脑CT扫描患让你的脑袋长脑膜瘤吗?

做CT究竟对身体有没有害处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CT已经成为群众日常看病的一项常规体检。实际CT体检并不是万能的,滥用CT尤甚可致癌。 科学研究早已证明,裸露在X射线下会致使多种肿瘤产生,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还有可能致使口水腺、胃、结肠、膀胱、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和表皮的肿瘤。而CT体检对身体的危害正是让被体检者受到较大剂量的X线辐射。本研究旨在评价进行颅脑CT扫描和脑膜瘤并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