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辅助肝胆外科精准手术,成功完成10例手术

2015-03-28 MedSci MedSci原创

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任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率领该院肝胆胰外科医师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10例胆道癌症精准根治性切除。通过3D技术实现胆道癌症的精确根治性切除成为了我国首创。   图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任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在介绍3D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董家鸿教授介绍说,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有诸多应用,除制作康复辅具、假肢和医疗模型等体外医

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任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率领该院肝胆胰外科医师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10例胆道癌症精准根治性切除。通过3D技术实现胆道癌症的精确根治性切除成为了我国首创。

  图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任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在介绍3D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董家鸿教授介绍说,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有诸多应用,除制作康复辅具、假肢和医疗模型等体外医疗器械,随着第三代3D打印技术的发展,在制作组织器官的代替品上也日趋成熟。

3D打印技术在准确定位病灶与重要脉管结构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快速制造出与术中大小位置完全一致的透明化3D模型,也使外科医生跳出“凭空想象”的窘境,在术前即可从多维度真实预见术中情形,明确重要管道的走行,制定手术路径和程序并预演手术。在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外科医生可借助肝脏及解剖机构的3D图形,精确定位病灶并确定手术路径,实现完整切除病灶和避免重要解剖结构损伤的多目标优化。

董教授表示,3D打印技术成功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实际上是精准医疗的体现。精准医疗的核心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医疗相融合,借鉴循证医学方法,个体化选择最低消耗、最小损害、最佳疗效作业。以前只能通过电脑实现的3D效果,现在通过3D打印后1∶1的比例将模型带入手术室与术中进行比对,实时引导重要管道的分离和病灶的切除,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同时降低手术风险,最终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术中讨论以及对年轻医生进行培训。
董教授说,清华长庚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精准医疗,目的是要给每个病人提供最适宜的就医方法,使医疗资源耗费最小化,并在最小损害的前提下,使患者达到最好的疗效。目前在医院成功切除的10例胆道癌症患者中,有6名在传统治疗评估中是无法进行切除手术的,但通过3D打印技术后,成功进行切除手术,其中还有几名4期癌症患者,经过切除后可存活5年以上。

此前董家鸿教授还采用甲基蓝染色方法实现肝癌精准切除技术。

相关文献:
Shou-Wang C, Shi-Zhong Y, Wen-Ping L, Geng C, Wan-Qing G, Wei-Dong D, Wei-Yi W, Zhi-Qiang H, Jia-Hong D.Sustained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o guide anatomic hepa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itial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details. Surgery. 2015 Mar 16. pii: S0039-6060(15)00064-1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中国首例3D打印技术导航TAVI手术完成

记者2月1日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心外科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成功为一位77岁高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TAVI手术规划与导航。 据课题组负责人王春生介绍,3D打印技术目前已在骨科、牙科等专业开始临床使用,但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刚刚起步。 TAVI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有很大的区别,医生在手术中无法直视心脏全貌,更无法切开心

阜外郑宏团队已三次应用3D打印行先心封堵术

3D打印技术,很神奇。在未来,或许摁下一个按钮,跳动的心脏、具有功能的活性血管等就跃然而出,随后医生便可将其直接移植于患者体内。在当前,虽然3D打印技术还未达到那种随心所欲,但不论如何已经在心脏病学领域中阔步而行了。 日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放射科郑宏教授带领的团队,打破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不能行介入治疗的禁忌,成功地对一位这样的患者进行了封堵术。这也是继2014年9月以来的第三例成功案例,而

3D打印帮助医生完成高难度连体婴儿分离手术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儿童医院由30名外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花了整整26个小时,通过手术成功分离了一对10个月大的连体双胞胎。ElysseMata是在第19周才发现她怀上的是连体婴儿。12周后,即2014年4月11日,她生下了连体姐妹KnatalyeHope和AdelineFaithMata。 这对双胞胎姐妹的胸壁、肺、心包(心脏的衬里)、膈肌、肝、肠、结肠和骨盆全都连在一起。10个月后

日本3D打印仿真器官供医生练手 被指“太真实”

据外媒报道,日本一家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仿真器官,可供外科医生实习,以提高他们为病人动手术的技能。 报道称,这家设在千叶县的“Fasotec”公司将真实的人体器官进行扫描,以打印出栩栩如生的器官模型;他们还在模型的外壳注入了凝胶似的人造树脂,给予医生一种湿润且真实的触感。在打印出器官模型的上面,还能清晰地看见肿瘤和血管。 该公司创办人木下西角表示,这种打印出来的器官,除了能让医生感受到

用3D打印,给你做个超级英雄的假肢

在专业3D打印设备的制造商正特意为牙科使用者研制推广3D打印技术的同时,其在非牙科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正进入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3D打印心脏的特写 医疗卫生是当今引发持续讨论的话题,但医疗卫生并不都和政策有关。治疗和技术的创新正在改革人们的医疗关怀方式,尽管某些方法要么是难以跟上时代,要么是与改善生活或拯救生命的目标相去甚远。现在,随着辅助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越来越受欢迎的技

Science封面故事: 快速3D打印技术

最近著名的《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革命性的3D打印技术。这种技术在连续的液态界面上利用可调控的光化学反应将3D模型变成一个实物模型,比如封面图片中的埃菲尔铁塔。紫外光可以触发液态树脂发生光聚合反应,然而氧气的存在却会抑制这样的反应。通过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研究人员可以从一个液态树脂中生长出一个物件来,相比于传统一层一层的3D打印技术,该打印的速度可以提高25到100倍。 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