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杜立林实验室发现一种新的基因组保护机制

2017-05-31 佚名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2017 年 5 月 25 日,我所杜立林实验室在《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题为“SUMO-Targeted DNA Translocase Rrp2 Protects the Genome from Top2-Induced DNA Damag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一个名为 Rrp2 的 DNA 移位酶通过阻止 DNA 拓扑异构酶Ⅱ(Top2)的降解来避免 Top2 毒剂(To

2017 年 5 月 25 日,我所杜立林实验室在《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题为“SUMO-Targeted DNA Translocase Rrp2 Protects the Genome from Top2-Induced DNA Damag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一个名为 Rrp2 的 DNA 移位酶通过阻止 DNA 拓扑异构酶Ⅱ(Top2)的降解来避免 Top2 毒剂(Top2 poisons)所造成的基因组损伤。

Top2 毒剂通过稳定 Top2 反应过程中形成的 Top2 与 DNA 共价连接的中间体,对基因组稳定性造成影响。一些 Top2 毒剂如依托泊苷(etoposide)等被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还有多种 Top2 毒剂以天然产物的形式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广泛存在。因此研究细胞抵御 Top2 毒剂的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杜立林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裂殖酵母全基因组缺失突变体文库的筛选发现 DNA 移位酶 Rrp2 的缺失会显着增强细胞对依托泊苷的敏感性。这一表型与 Top2 的苏素化(SUMOylation)修饰相关。他们证明在 Rrp2 缺失突变体中,苏素靶向的泛素连接酶(SUMO-targeted ubiquitin ligase, STUbL)促进被苏素修饰的 Top2 的降解,从而在基因组上有共价连接的 Top2 的位置造成更严重的 DNA 损伤。Rrp2 具有苏素结合能力,能与 STUbL 竞争结合被苏素修饰的 Top2 分子;同时 Rrp2 利用移位酶活性,将被苏素修饰的 Top2 从 DNA 上移除。通过上述两种机制,Rrp2 抑制了 STUbL 对 Top2 的降解。另外,他们还发现芽殖酵母中 Rrp2 的同源蛋白 Uls1 也行使类似的抵御 Top2 毒剂的功能,说明这一基因组保护机制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

杜立林实验室博士后魏祎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论文的其他作者还包括杜立林实验室的研究生刁丽雪、博士后王海涛、生物信息分析员索芳以及董梦秋实验室的卢珊博士和董梦秋博士。杜立林博士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此项研究由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

原始出处:

Wei Y,et al. SUMO-Targeted DNA Translocase Rrp2 Protects the Genome from Top2-Induced DNA Damage. Mol Cell. 2017 May 18. pii: S1097-2765(17)30273-3.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8-02-18 维他命
  2. 2017-06-01 明儿

    高端技术值得好好学习不研究,谢谢作者

    0

  3. 2017-05-31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相关资讯

Cell:章鱼藐视遗传“中心法则”!头足类动物RNA编辑程度令人吃惊

在一项新研究中,当研究人员定量和描述头足类动物的这种RNA编辑程度时,发现这种遗传策略深刻地限制了头足类动物基因组的进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细胞》期刊上。章鱼、鱿鱼和乌贼经常并不严格地遵循其DNA中的遗传指令,相反,它们利用酶清除RNA中的特定碱基A(腺苷),并且利用一种不同的碱基I(肌苷)替代它们。大多数动物很少使用这种被称作RNA编辑的过程重新编码蛋白,但章鱼等头足类动物在超过半数

Science:新型单细胞扩增技术有助避免遗传病

中美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在此基础上不仅有望避免许多遗传性疾病遗传给后代,从基因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癌症也将成为可能。

俄罗斯科学家尝试从基因层面攻克艾滋病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基因组生物信息中心的科学家正致力于对基因抗性的研究,拟通过研究部分欧洲人种对艾滋病毒具有先天免疫性的现象,找到治疗艾滋病的有效途径。感染人体的艾滋病病毒,其体积仅有红血细胞的 1 /60 大小,感染人体后可迅速繁殖至 100 亿且每千万复制体出现突变,艾滋病毒的易变异性及其能附着至人体 DNA 结构的特性,使得寻找有效的药物变得异常困难。

科学家如何深度破解癌症基因组的奥秘?

此前,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向科学界公布了超过1万个癌症基因组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就能够更好地从基因方面入手来了解癌症的发生及进展机制,这就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多种癌症的新型靶向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深入进行癌症基因组学等相关研究,他们希望通过深入剖析能够鉴别出引发癌症的根本原

Nature、Cell两篇文章发现10种用于疾病诊断的CRISPR酶

最近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描述了10种新型的CRISPR酶,这些酶一旦被激活其行为就像“吃豆人”一样能够“嚼碎”RNA,因此这些酶类或许能作为诊断传染性病毒的敏感检测器。这种新型的酶类是CRISPR蛋白—Cas13a的突变体,

FRONT CELL INFECT MI: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差异

据WHO结核年报报道,2015年全球新增结核病例1,040万,死亡180万。另外,目前全球约有约20亿人口为结核菌携带者,感染者中约1/10的人最终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MTBC)是引发结核病的元凶,其家族成员在基因组序列上极为保守,一致性超过99%,但是不同谱系的菌株在毒力、宿主适应性等方面存在较大表型差异,这可能是MTBC菌株与不同的宿主之间长期共进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