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hem J:复杂蛋白复合物调节人类疾病发生过程的分子机制

2014-07-16 佚名 生物谷

近日,来自英国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复杂蛋白质在癌症发育、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发生过程中如何被激活,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Biochemical Journal上,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抵御人类疾病的靶向疗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依据。 研究者Jiazhen Zhang教授表示,我们揭示了蛋白质复合物NF-κB被激活的分子机制,NF-κB是B细胞中激活的一种细胞核因子,其在几乎所有的动

近日,来自英国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复杂蛋白质在癌症发育、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发生过程中如何被激活,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Biochemical Journal上,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抵御人类疾病的靶向疗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依据。

研究者Jiazhen Zhang教授表示,我们揭示了蛋白质复合物NF-κB被激活的分子机制,NF-κB是B细胞中激活的一种细胞核因子,其在几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都存在,而且在调节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上扮演着重要角色,NF-κB的不正确调节往往和癌症、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直接相关。

Sir Philip博士说道,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集中对NF-κB进行研究并且发现了其在癌症和炎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但是有时候该蛋白质可以被一种名为IKKβ的激酶所激活,但是关于IKKβ激酶如何自我开启表达却存在不同的看法;此外研究者发现了另外一种名为TAK1的激酶,其并不足以开启IKKβ的表达,还需要另外两个时间发生才可以开启IKKβ的表达,也就是所谓的泛素链的形成以及其吸附到IKKβ激酶上。

揭示蛋白质开启和关闭的机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化过程,其也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新的路径来帮助开发新型药物来治疗一系列疾病,比如可以产生泛素链来激活IKKβ的酶类可以被靶向作用来开发新型治疗炎性疾病的药物。

最后研究者Peter Shepherd说道,这种信号路径对于细胞反应,尤其是氧化性反应非常重要,揭示该路径被调节的机制非常重要,这项研究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而且为开发新型靶向疗法来治疗人类的一系列疾病也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原始出处

Zhang J1, Clark K1, Lawrence T2, Peggie MW1, Cohen P1.An unexpected twist to the activation of IKKβ: TAK1 primes IKKβ for activation by autophosphorylation.Biochem J. 2014 Aug 1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5-06-10 sunylz

相关资讯

Nature Immunol:科学家发现干扰抗病毒反应的人体蛋白

有一类分子传感器可检测到那些进入细胞并引发防御性炎症反应的病毒,《自然-免疫学》上的一篇文章讨论这类传感器是如何受控的。该研究或指出该采取何种潜在手段在治疗中调控针对特定病毒产生的反应。 一旦检测到细胞中存在 DNA 病毒,身体便会产生一种名为“AIM2 类炎性体”的分子传感器。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 POP3&nb

PNAS:癌细胞中的“清洁工”

人们知道,Cullin-5就像一个“清洁工”,能够清除那些帮助癌细胞持续分裂的蛋白。现在,科学家们全面分析了Cullin-5的作用机制,他们发现这个关键性的蛋白实际上具有多重功能。文章于四月二十一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显示,Cullin-5(CUL5)不仅可以去除促进癌细胞分裂的蛋白,还负责将这些蛋白运送到细胞的“垃圾箱”进行处理。研究人员指出

Cell Death Dis: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关键蛋白

免疫系统细胞凋亡过程的中断可能导致癌症或免疫缺陷,近日,HZI科学家Ingo Schmitz和他的团队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细胞凋亡过程。在与Otto von Guericke大学和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研究人员合作,他们阐明了关键性蛋白在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Death & Disease杂志上,研究发现c-FLIP蛋白能抑制信号级联反应,可导致细胞凋亡。 细胞对病

PNAS:一细菌蛋白或可成为抗生素作用新靶点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并不会发生,因为细菌自身会适应药物,但是由于细菌自身会携带一种名为质粒的遗传物质,因此其往往会帮助宿主(细菌)免于抗生素的杀灭作用。 质粒是一种含有部分基因的环状DNA,其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当细菌分裂增殖时其往往会进入下一代菌体中。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杜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驱动质粒中DNA复制使得葡萄球菌对抗

JBC:病毒利用“假冒”蛋白在机体细胞中隐藏的分子机制

有些病毒可以在机体中隐藏很多年,其往往可以产生一些假冒的机体蛋白质来骗过机体免疫系统的审查;近日,来自墨尔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就揭示了病毒假冒蛋白的基本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利用同步辐射光来对机体中的常见无害病毒进行追踪研究,研究者揭示了这种病毒“假冒”蛋白质的结构,这对于后期开发新型疫苗及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一定

ACSDBC:开发出可对DNA结合蛋白进行重新修饰的新型技术

2014年7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名为BuD的DNA结合蛋白同DNA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重编程,就可以更改其结合的特殊DNA区域,这将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对包含基因组信息的指令进行修改和编辑从而治疗一系列人类疾病或者开发出新型的遗传工程化修饰的有机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cta Crystallographica,Sec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