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J Cancer:LIMK2介导的SPOP磷酸化降解促进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2020-12-29 xiaozeng MedSci原创

前列腺癌(PCa)目前仍是泌尿外科癌症中最普遍的类型,在美国,其在男性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二。2020年美国约有191,930例新病例和33,330例预测死亡病例。尽管雄激素剥夺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该疾病

前列腺癌(PCa)目前仍是泌尿外科癌症中最普遍的类型,在美国,其在男性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二。2020年美国约有191,930例新病例和33,330例预测死亡病例。尽管雄激素剥夺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该疾病,但几乎所有的肿瘤最终都会发展成为致命的去势抵抗性PCa(CRPC)。3,4因此,迫切需要探究CRPC发病的相关分子机制,以鉴定有效的药物靶标。

SPOP作为一种重要的E3泛素连接酶,其可以充当肿瘤抑制因子或肿瘤启动因子。在PCa中,其通过降解几种致癌底物来抑制肿瘤的发生。 SPOP是PCa中出现突变最多的基因(约15%),这些突变使该蛋白无效,并促进了癌症的发生。


而保留了野生型状态SPOP的其余PCa肿瘤仍能够发展为CRPC,说明存在其他重要的调节机制来下调SPOP的表达。既往研究显示,在携带野生型SPOP的前列腺肿瘤中,SPOP的表达水平降低了约94%,然而尚不清楚其下调的相关分子机制。

LIMK2直接磷酸化SPOP并调节其核定位

该研究确定了SPOP为LIMK2的直接靶标。并通过多种生化分析方法检测了SPOP和LIMK2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致癌作用。同时通过移植瘤实验进一步在在体水平验证了这种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LIMK2可通过直接磷酸化SPOP的三个位点并降解SPOP,而反过来SPOP能够促进LIMK2的泛素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反馈环。SPOP的降解可巩固AR、ARv7和c-Myc的致癌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抗磷酸化的SPOP能够完全抑制体内肿瘤的发生,说明LIMK2介导的SPOP降解是PC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

LIMK2-SPOP信号通路影响CRPC发病的相关模型

总而言之,该研究结果显示,携带基因突变SPOP肿瘤患者需要相应的基因治疗策略,而LIMK2-SPOP之间的关系也说明,通过抑制LIMK2维持野生型SPOP或能够抑制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原始出处:

Nikhil, K., Haymour, H.S., Kamra, M. et al.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SPOP by LIMK2 promotes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Br J Cancer (14 December 2020).

 

作者:xiaoz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ur Urol:ATM缺失的晚期前列腺癌:PARP和ATR抑制剂

之前的研究在转移性前列腺癌(PC)中发现了有害的ATM变异;PARP抑制对该亚型前列腺癌具有抗肿瘤活性,但只有一些ATM缺失的PC有响应。

Oncogene:前列腺癌中FRMD6具有抑制肿瘤的功能

现有的前列腺癌(PC)预后工具不是最优的,但可能通过更好地了解驱动肿瘤侵袭性的基因来改善。

Eur Urol:锕-225-PSMA-617在镥-177-PSMA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活性和不良反应

β-放射Lu-177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放射配体治疗(RLT)是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新选择,但其抗肿瘤效果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最近,有研究人员报告了&alph

Eur Urol:中、高风险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盆腔淋巴结切清扫的扩大与限制比较

扩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EPLND)在前列腺癌(PCa)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缺乏随机对照试验(RCTs)。最近,有研究人员确定了是否EPLND与有限制的PLND(LPLND)有更好

Eur Urol:传统疗法对前列腺导管癌治疗效果不佳

前列腺导管腺癌(DA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的和组织学变异的前列腺癌,用常规疗法治疗,类似于高风险前列腺癌(PAC)。最近,有研究人员评估了接受确定性治疗的DAC或高风险PAC男性的结果,并探索了雄激

Brit J Cancer:PTN可作为前列腺癌转移的生物标志物

从惰性前列腺癌(PC)中区分临床显著前列腺癌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