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这个基因下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016-10-05 Mechront 译 MedSci原创

研究人员发现,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与没有CVD的患者相比,血小板相关基因的信使RNA水平更低;因此推测,该基因的下调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来自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Jeffrey S. Berger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项血小板RNA微阵列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WD-40重复结构域1(WDR1),对于血小板高反应性个体,其能够增强肌动蛋白解聚因子活性、下调血小板的信使R

研究人员发现,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与没有CVD的患者相比,血小板相关基因的信使RNA水平更低;因此推测,该基因的下调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来自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Jeffrey S. Berger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项血小板RNA微阵列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WD-40重复结构域1(WDR1),对于血小板高反应性个体,其能够增强肌动蛋白解聚因子活性、下调血小板的信使RNA(mRNA)。他们试图确定其对血小板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纽约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心脏和血液学师的博士生Emilie Montenont在实验室里说,目前的检测结果表明这种基因的改变会影响血小板功能。

此后研究人员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n = 27)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 = 10)相比较,WDR1的表达水平更低(P = .0148);蛋白质印迹分析证实,心血管疾病患者的WDR1下调,但是健康对照组不存在这种情况(P = .0078)。

作者称,这是首次发现通过基因上下调,影响血小板功能,进而影响心血管疾病。

原始出处:

Gene affecting platelet activity tied to pathogenesis of CVD.Healio.October 4, 2016

Montenont E, et al.Platelet WDR1 suppresses platelet activity and associate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Blood. 2016;doi:10.1182/blood-2016-03-70315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chront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8)
#插入话题
  1. 2016-10-11 童小孩

    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会很不错

    0

  2. 2016-10-11 知难而进

    继续关注!

    0

  3. 2016-10-11 知难而进

    谢谢分享!

    0

  4. 2016-10-11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好文章,受益

    0

  5. 2016-10-07 童小孩

    WDR1基因表达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0

相关资讯

生产血小板即将成为现实?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在实验室生产血小板的方法,为大出血的患者(比如严重的交通事故)提供了新的血小板来源。不过在开展临床试验之前,研究者还需要进行继续研究,提高血小板的制造效率。 目前血小板的来源通常是将捐献者捐献的血液的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分离,然后给患者输入相应的血液成分。 手术、严重外伤、白血病和类似血友病等患者在

输血,关注这八大问题!

输血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下面几种问题,一定要谨慎哦。 一、浓缩血小板 储存方法 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因故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室温下放置,每隔10~15分钟轻轻摇动血袋,不超过半小时,不能放4℃冰箱暂存。 输入要求 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一般每分钟80~100滴,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注意事项 1、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

Lancet: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后,不建议输注血小板!(PATCH)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后,进行输注血小板可能通过降低出血程度,减少患者死亡或依赖。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输注血小板,能否降低死亡或依赖。 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荷兰、英国和法国的60家医院进行。纳入标准:成年人、自发性颅内出血6小时内、之前抗血小板治疗≥7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 按1:1将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标准治疗+血小板输注组(

学者首次揭示血小板功能水平高易引发血栓疾病

“患者血小板功能水平与中、远期卒中及心梗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是我国学者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努力,分别完成了对卒中患者和心梗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再发生血栓相关性两项大规模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也是全球首次公布血小板功能与中、远期心梗和脑梗患者再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血小板功能高的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患者再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高达3.92%,而血小板功能低的患者无一发生血栓。而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血小板/白细胞比率可预测卒中溶栓患者90天预后

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白细胞比率(PWR)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IVT)90天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溶栓的患者。入院IVT前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不良预后为90天mRS评分3-6分。结果: 2013至2015期间,共有168例患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4.6(±12.3)岁,23.2%为女性。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中位数为7.5(IQ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之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篇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孕期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之一,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也称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 GT),为其最主要的原因,约占65%~80%[1]。PAT是指首次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轻度血小板减少(>70×109/L),通常无症状并多于产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