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Immunol:大疱性类天疱疮的IL-13遗传易感性:治疗的潜在目标和预后标志物

2022-02-15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复发率高的老年性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疾病死亡。本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了中国人BP患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点击查看:类天疱疮的分类 (medsci.cn)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严重瘙痒多见于老年人。它的特征是皮肤起荨麻疹、红斑或痛性水泡,循环中抗半染色体分子BP180和BP230的自身抗体位于皮肤的基底膜区域和基底角质形成细胞。BP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水泡病,虽然罕见,但报告的发病率约为每年4.5-14‰。此外,在过去几年中,该疾病的患病率一直在显著上升。

    BP病变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下起泡,典型的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虽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已经确定的是,抗BP180的自身抗体可能通过三条途径触发BP。首先,抗体直接与BP180的胞外非胶原区(NC16A)结合可以引起构象变化,从而阻止半桥粒的自然组装。第二,抗体结合可导致基底角质形成细胞信号激活和半染色体解体,在BP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或者,自身反应性IgG1或4的结合可以招募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到基底膜,激活补体,从而释放和激活包括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内的蛋白水解酶,从而降解BP180的胞外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P自身反应性抗体介导了一系列炎症反应,这些炎症反应可能在BP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包括补体的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细胞因子表达的增加,以及蛋白水解酶的分泌。

鉴于它们在BP疾病中的重要性,这些细胞因子可能成为开发新的,有效的BP治疗策略的有希望的靶标。细胞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和细胞因子释放,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发挥细胞因子功能。有趣的是,各种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在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有报道。然而,细胞因子多态性在BP病中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BP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确定与BP最相关的关键细胞因子,并探索患者特征与这些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IL-1a(Rs1800587)、IL-1b(rs16944、rs1143627、rs1143634)、IL-4(Rs2243250)、IL-6(Rs1800795)、IL-10(rs1800896、rs1800871、rs1800872)、IL-13(rs1800925、rs20541)、TNF-a(rs1799964、rs1799964。检测血清中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统计分析患者的医学档案,包括基线特征和预后。

    我们发现BP患者血清中IL-1、IL-1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3的核苷酸比例/基因型/单倍体频率/单倍型分别有显著性差异。IL-13(rs20541,rs1800925)与性别相关,IL-13基因型与复发显著相关。

    BP与IL-13基因多态性相关,且BP患者血液中IL-13浓度升高。我们的结果支持IL-13与BP的发病机制有关,提示IL-13可能是BP治疗的潜在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文献来源:Wang Y,  Mao X,  Liu Y,et al.IL-13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Bullous Pemphigoid: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reatment and a Prognostic Marker.Front Immunol 2022;13 

作者:医路坦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Immunol:IL-13受体在帕金森氏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扮演关键作用

    解读是什么原因导致帕金森氏病患者脑细胞变性仍然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科学挑战。不过,近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了帕金森氏症小鼠模型中控制脑细胞损伤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一发现可能导致新治疗方式来治疗帕金森氏在。研究小组由TSRI神经科学家Bruno Conti领导,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12年11月19日的Journal of Immuno

Redox Biol:自噬调节慢性IL-13刺激期间气道上皮细胞中的DUOX1定位和超氧化物产生。

气道上皮是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的界面,因此需要精细的协调响应能力以适当的调节炎症。经典地,自噬是响应外部细胞应激的一种稳态调节通路,并且在慢性气道疾病中自噬水平升高。

JCC: IL-13 mRNA组织含量可鉴定成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两个亚组

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有望改善炎症性肠病的预后。为此,根据普遍的致病过程识别不同的患者亚组可能会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假设,UC患者可能会根据独特的细胞因子谱和/或特定的与黏膜相关的微生物群进行不同疾病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