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的昼夜节律,一天24小时的不同时间点输注PD-1抑制剂,生存率相差4倍!

2024-06-13 癌度 癌度

癌症免疫疗法历史久,PD-1 抑制剂效果好但患者效果差异大。研究表明免疫疗法与给药时间点有关,人体免疫系统昼夜节律导致疗效差异,动物模型及大量研究证实,早期输注 PD-1 效果更佳,与生物钟机制相关。

癌症的免疫疗法其实存在很久了,最早19世纪末就有相关的研究,在人体开展的临床试验开始于20世纪的70年代,这里涉及的药物有灭活的微生物、多克隆抗体、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是最近出现的,由于表现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在很多实体瘤里被批准进行临床使用。

说到PD-1抑制剂就不得不提及治疗效率的问题,为何不同的患者效果差别很大?有的时候我们会进行相关的分子检测,比如PD-L1表达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等等。但如果说治疗的差异可能与给药时间点有关您可能会不信,但需要说明的是免疫细胞和癌细胞对免疫疗法的反应,会随着24小时时间尺度而有差异。当然咱们不能随便说这个结论,我们主要还是从国外刊登的学术文献去学习知识,给大家以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

图片

昼夜节律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免疫疗法与给药时间点有关系

免疫疗法主要是要借助人体的免疫系统,而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是有昼夜节律的。就相当于我们人白天的早晨和晚上,不同的时间点精神面貌存在差异,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理解人体的免疫系统在24小时也存在差异,那么不同时间点输注PD-1药物就存在疗效的差异。

图片

动物模型证实的昼夜节律与免疫功能

我们这篇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总结了14项回顾性研究,这些研究共涉及来自9个国家的3250名晚期癌症患者,涉及到的肿瘤类型有黑色素瘤、肺癌、肾癌、膀胱癌、食道癌、胃癌和肝癌。

总结起来就是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输注时间(ToD)的不同,疗效是存在巨大且一致的差异。相比较晚的输注时间,早期输注时间使用PD-1可以将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提高4倍。

因为肿瘤的治疗遵循询证医学,人家既然做出了这种研究结果还能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那就值得去看看是怎么回事。研究者自己的分析认为是人体强大的生物钟机制造成的,我们人体的昼夜节律系统在24小时协调系统、全身生理学等。因此昼夜节律的紊乱会引发或加速致癌作用,并导致癌症治疗的失败,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导致的肿瘤免疫逃避实现的

图片

人体与免疫相关的因子24小时浓度

参考文献:

Abdoulaye Karaboué., Why does circadian timing of administration matter for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efficac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24.

作者:癌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身体里有肿瘤,日夜24小时什么时候释放出的基因碎片浓度高?

今天癌度就给大家编译一篇文章,研究者在24小时检测人体循环肿瘤DNA碎片的释放情况,给出了一个很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结论。

疼痛和睡眠障碍中的昼夜节律

尽管学者们对痛觉的『昼夜节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无论是对临床疼痛患者还是健康志愿者的研究结果仍不一致。

帕金森病:想睡个好觉太难!

帕金森病(PD)患者昼夜节律的改变不仅会影响睡眠-觉醒周期调节,同样会对非运动症状造成影响。

Circ Res:血压昼夜节律的原因和后果

昼夜生物钟对血压调节和高血压病理生理学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的更有效方法的开发。

皮肤瘙痒昼夜节律的最新进展

研究生物钟基因在瘙痒昼夜节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将为阐明瘙痒的发生和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线索,也将为控制瘙痒、缓解皮肤病奠定基础,因此,这仍将是未来皮肤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功能障碍。非运动症状对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并且通常比运动症状更令人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