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次数≠文章价值:评论文高引百强榜单
2014-11-07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秦麒麟 MedSci原创
为了纪念SCI创立50周年,Nature上周公布了引用次数最多的100篇文章,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文章超半数。这份榜单的入围资格是引用次数超过12119,而荣登榜首的是Oliver Lowry于1951年发表的关于福林酚蛋白定量法的文章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被引超过30.5万次,遥遥领先。(关于更多排行信息,请点击:N
为了纪念SCI创立50周年,Nature上周公布了引用次数最多的100篇文章,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文章超半数。这份榜单的入围资格是引用次数超过12119,而荣登榜首的是Oliver Lowry于1951年发表的关于福林酚蛋白定量法的文章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被引超过30.5万次,遥遥领先。(关于更多排行信息,请点击:Nature:世界高引论文Top100)
1955年,现代情报学家Eugene Garfield提出了编制引文索引的设想。1961年,他创立了科学信息服务社(ISI),并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1964年,该刊物正式出版。时至今日Garfield仍是SCI的主编之一。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囊括了国际上大多数影响力高的期刊,集合了各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SCI的出现,使科学信息检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全世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其收录的文章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反应科研水平的标准之一。在中国,SCI文章甚至成为晋升职称的硬性标准,而其被引频次则被看成文章的含金量。
那么,被引次数与文章价值真的成正比吗?
不难发现,这些获得高引的文章普遍都是对一些基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报道,如排榜首的福林酚蛋白定量法、排第3位的Bradford蛋白定量法、排第4位的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等,它们都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技术,并且大部分沿用至今。
在这百强榜单的背后,还有25332701篇文章一次都没有被引用过,它们绝非一文不值,只是可能人们还无法看到其中的意义。将来某天,某项技术成熟起来,人们会在这个庞大的零引用数据库里找到灵感,原来前辈们早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只是迫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而被冷落了。自然而然,研究者的成果就会获得世界同行的认可。青霉素的发现者Alexander Fleming就是最好的明证。
百强文章后的思考
方法技术作为科研工具需要进一步服务于更深层次的科研工作,否则方法技术就失去了发展的意义。直接服务于人类的也是后者的科研成果,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方法技术类文章领跑引用排行,而其他高水平的文章都被沉默。这些改变科学进程的方法技术固然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不能遗忘那些实实在在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成就。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人类战胜饥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植物育种方面的研究的热度远远比不上蛋白质工程方面的研究,这就注定了他的文章引用次数不会高过某些蛋白质研究的文章。
论文被高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其价值,至少证明研究成果没有石沉大海,证明同行认可该项研究。但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不一定是最好的文章。对于个人而言也一样,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不一定是自己最具价值的文章。我们知道,引用的原因有很多,采用、支持、驳斥、证明、评价、对比等。即使是具有同等价值的文章,在不同学科领域引用次数也会相去甚远。写文章时,大部分的引用文献其实都被用来当作背景,引出主题,而真正让我们受到启发的文章则少之又少。文章被引,也许只是当作背景陪衬,甚至被当作反面例子来进行对比。论文引用次数高反映的是其关注度高,并不完全代表论文本身的价值。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引用次数来评判文章的水平和价值,而要看文章在改善人类生活、推动科学进程中作出了多大的贡献。科学看待文章的引用次数,文章只是分享科研成果的载体,它的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引用次数上。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秦麒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榜单#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