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日记——贬低和歧视SCI不厚道

2015-01-21 段涛 段涛

反对SCI至上,但是也不应该歧视SCI 最近微信上流行一个笑话,意思是说在决定看医生之前先要查查TA发过SCI文章没有,如果TA发过不少比较牛的SCI文章,赶紧去退号:这货基础医学研究这么猛,看病肯定不咋地!多数医生看了觉得开心解气,因为这些年SCI文章成了绝大多数医生头上的一座大山和心头之痛,大家都是SCI的受害者。 这件事当笑话讲讲可以,但是真的要老是去埋汰SCI,歧视有S



反对SCI至上,但是也不应该歧视SCI

最近微信上流行一个笑话,意思是说在决定看医生之前先要查查TA发过SCI文章没有,如果TA发过不少比较牛的SCI文章,赶紧去退号:这货基础医学研究这么猛,看病肯定不咋地!多数医生看了觉得开心解气,因为这些年SCI文章成了绝大多数医生头上的一座大山和心头之痛,大家都是SCI的受害者。

这件事当笑话讲讲可以,但是真的要老是去埋汰SCI,歧视有SCI文章的医生,甚至是Anti-SCI,就有失公允和不厚道了。SCI文章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被中国的歪嘴和尚念歪了。

SCI的至上的恶果

把SCI文章当成衡量人才最重要的标准:这种畸形的考核机制催生了不少只会写SCI文章不怎么会看病的Paper Doctor;导致一些只会写SCI文章开刀不咋地的人做手术科室的主任;导致真正有影响力的临床专家(“临床影响因子”高的人)无法入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才”,因为TA们的“SCI影响因子”不够高,而入选的是往往是临床同行都没怎么听说过或并不认可的人,因为TA们的“SCI影响因子”高。

SCI至上把做基础科学研究的人的身价炒得畸高:对于做基础研究的人来讲,在实验室做研究发SCI文章是TA们的主业,对于临床医生来讲,看病手术是主业,做研究发SCI文章是业余。现在对两种人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是一样的,都是SCI文章和科研基金,这就像让专业的足球运动员与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乒乓球一样,是很荒唐和很不公平的。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现在比临床学科、比人才只比SCI文章和基金的数量,为了大干快上,很多大学和医院都在相互挖墙脚抢人才,因此SCI文章多影响因子高,特别是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过文章的人就炙手可热,转会身价被炒得畸高,而SCI文章不咋地的真正临床高手的身价却抬不上去,因为一般情况下转会费的身价是按照SCI的影响因子来计算的。

当然,SCI 至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恶果,例如论文造假,也催生了很多SCI文章的写作枪手公司;临床医生放下看病人不看,天天到实验室去弄老鼠;临床做得好没有SCI文章的医生无法获得职称晋升等。

要正确看待SCI文章

虽然多数医生痛恨SCI文章和它带来的恶果,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正确、客观地看待SCI文章。在同一领域里,SCI文章影响因子的高低基本能代表研究水平的高低;在不同领域,不能简单用SCI文章的影响因子的高低来横向比较判断研究水平的高低;基础研究SCI杂志的影响因子普遍高于临床研究SCI杂志,但是临床研究做得好,也可以发影响因子很高的临床SCI文章;SCI文章的发表过程比较公平和公正,至少不会像中文文章那样存在很多的走后门和花钱就给发的现象;SCI文章相对比较靠谱,虽然也有造假现象,但是至少不会像中文文章造假的比例那么高。

基础研究的SCI文章只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验室研究的能力,并不能说明TA是个好医生。

临床研究的SCI文章,特别是大样本多中心高水平的临床SCI文章更能体现研究者的临床水平,临床SCI文章比基础研究SCI更难写,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

即使是在欧美国家,对于临床医生来讲,SCI文章也只是少数人的事,不应该是多数人要关心的事。

SCI文章多并不说明TA是好医生,但是SCI文章多的人也可以是好医生,只会做临床不会写文章(特别是没有SCI文章)的医生肯定不是最好的医生。SCI写得好,临床也做得好的医生并不少见,所以我们不能将SCI文章和好医生简单地对立起来。

对于那些既能临床做得出色,又能科研基金拿得多,还能SCI文章写得多,还TMD能八面玲珑口吐莲花人见人爱(而且居然还比你年轻,还比你帅)的人,我们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衡量医生用什么标准?

评价好医生应该以临床指标为主:患者数量,患者中疑难危重复杂病例的比例,患者安全与质量,本专业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开展,患者满意度等,当然还要加上SCI特别是临床SCI文章的数量,除非你说我选择只做一个单纯的临床医生(Physician),不想在三级甲等大学附属医院做教授(Physician Scientist)。

再过若干年,在三级甲等大学附属医院,如果没有SCI文章的话,混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这种医院每年能留下来的多数是一毕业就有SCI文章的博士(Ph.D.),TA们多数是聪明的孩子,手也不会比你笨,经过严格的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训,很快就会是一把临床好手,年轻是TA们最大的资本。

所以,对于SCI文章恨归恨,骂归骂,该写的时候还是要写。

当然,对于多数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好的临床医生的人来说,SCI应该,也必须退出考核和评价体系。

(新浪微博《院长日记 之  贬低和歧视SCI不厚道》作者:段涛)

作者:段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5-01-21 lifefamily

    其实大家忽略了SCI的本质,SCI文章分两类,临床型文章和科研型文章,作为一个好的临床医生,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不停的阅读国外最新的英文文献,了解治疗的最新进展,你在临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和积累要写成文章和全世界的医生共享,以救助更多的病人。一个医生的临床经验来源于什么,不只是来源于你的年龄,更来源于别人的经验。作为一个医生,你一辈子能看多少病人,能做多少手术。因此写临床类的SCI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需要你阅读许多相关的英文文献。所以不要谈英文不重要,一个不懂英文的医生根本算不上一个好医生。英文的作用不是用来考试以及晋升职称,而是让你能够共享全世界其他医生的经验,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我有多篇SCI临床文章,但是没有基础研究的文章,无法申报国家自然基金,所以职称进不上去,也算是悲催的一种吧。

    0

相关资讯

谁会在乎影响因子?

7月29日深夜,许多欧洲学术期刊主编可能还在审稿,延迟一个多月的汤森路透《SCI期刊分析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新鲜出炉,他们当中如果有人关注JCR的结果可能会顿时睡意全无,因为44%的杂志影响因子呈下降趋势,过去的一年辛勤努力可能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另外一个令人振奋的比例或许让更多人感到高兴,有56%的杂志影响因子去年有所提高。2013年大部

四川大学主办英文学术期刊Bone Research被SCI数据库收录

近日,由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Bone Research(BR)被Web of Science接收。自2012年创刊以来发表的所有文章,将进入SCI数据库,这是川大华西口腔医学院主办的第二本英文杂志成功被SCI收录。BR将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口腔医学与医学的重要桥梁,为广大研究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经教育部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四川大学主办《

Nature:世界高引论文Top100

这份百强名单的入围资格是引用次数超过12,119。令人意外的是,许多特别知名的论文并未入榜,比如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而1951年发表的一种蛋白定量方法,狂揽三十多万次引用,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该文章的作者,美国生化学家Oliver Lowry也对此感到困惑。 NO.1 生物学技术(Biology lab technique)引文百强主要被蛋白质生化论文所占据。1951年发表的Lowry蛋白定量

引用次数≠文章价值:评论文高引百强榜单

为了纪念SCI创立50周年,Nature上周公布了引用次数最多的100篇文章,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文章超半数。这份榜单的入围资格是引用次数超过12119,而荣登榜首的是Oliver Lowry于1951年发表的关于福林酚蛋白定量法的文章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被引超过30.5万次,遥遥领先。(关于更多排行信息,请点击:N

冯兆东:SCI科研论文的正面效果

刚刚(2014-12-19)看到YFTan发表在科学网的“怎样(负面)评价SCI科研论文”的博文负面地触动了我经常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的理念,因此我“有情绪”地写起这篇“SCI科研论文的正面效果”的博文。首先,作者一开头就说:“本博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讨论"追求SCI论文带来的弊端"。至于CI带来的好处,我不想浪费笔墨去详述”。我认为这不是要讲道理的架势。我觉得“讲道理”本身意味着:分析一件事物的

段涛:临床医生与SCI文章

关于临床医生究竟是否需要写SCI文章的争论很激烈,几个离开公立医院的网络大V医生逃离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不愿意和“以SCI文章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玩了。更有甚者,为了表达对这种考核体系的不满,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医生联名写信给大名鼎鼎的Lancet(柳叶刀)杂志,强烈批评这种不合理的体系。但是无论你怎样批评,SCI之剑依然悬在医生头上。支持SCI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人士会问:不用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