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 2015:滕卫平:1型糖尿病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2015-12-12 MedSci MedSci原创

1型糖尿病(T1DM)是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携带是T1DM重要的危险因素,但遗传因素并不能解释T1DM全部病因。在DNA序列之外,存在可以稳定遗传的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称为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主要的修饰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转录后修饰和非编码RNA修饰。DNA甲基化的主要生物功能是抑制转录,去甲基化的中间过程——羟甲基化的生物学功能是促进转录。组蛋白修饰包括

1型糖尿病(T1DM)是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携带是T1DM重要的危险因素,但遗传因素并不能解释T1DM全部病因。在DNA序列之外,存在可以稳定遗传的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称为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主要的修饰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转录后修饰和非编码RNA修饰。DNA甲基化的主要生物功能是抑制转录,去甲基化的中间过程——羟甲基化的生物学功能是促进转录。组蛋白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等多种修饰,分别在多种酶的调控下进行。被修饰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修饰类型不同,所产生的生物学功能不同,既可以使转录活化,也可以使转录抑制。非编码RNA包括短链非编码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短链又包括miRNA, 小核RNA 和piwi-RNA。miRNA对转录后水平的条件起主要作用,主要通过与mRNA的3‘端结合使mRNA降解,从而实现抑制靶基因表达水平功能。长链非编码RNA也称lncRNA,其功能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募集等方式实现,参与整个转录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作为染色质修饰复合物的支架,为转录复合体及其协同作用因子提供相互作用平台。

全基因组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使T1DM从表观遗传角度研究发病机制和诊疗手段有了新的进展。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发现了与T1DM、T1DM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异常甲基化基因,及对后代表观修饰的影响。组蛋白修饰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T1DM中炎症相关分子高表达机制、解释了“代谢基因”现象形成的原因。非编码RNA的研究,发现了T1DM血清中特异性升高或降低的miRNA,有望成为早期诊断T1DM的指标。以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所发现的T1DM易感基因中有很大一部分位于非编码蛋白质编码区,对非编码RNA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另外,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已咋肿瘤、风湿免疫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较好的疗效,在T1DM动物试验中,发现HDAC抑制剂、组蛋白乙酰化识别蛋白抑制剂等具有使beta细胞再生、增殖及抗凋亡的作用,有望成为T1DM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5-12-26 hixiaoluo

    好文章,值得看。

    0

  2. 2015-12-14 yangpeizhi

相关资讯

NEJM:1型糖尿病患者家庭环境使用人工β细胞的效果

在家庭环境中长时间使用人工β细胞(闭环胰岛素递送系统)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疗效尚未确立。在两个多中心,交叉,在自由生活的家庭条件下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58例1型糖尿病患者闭环胰岛素给药与传感器增强泵治疗的效果。33名成人在白天和夜间以及25名儿童和青少年在使黑夜使用了闭环系统。使用闭环系统的参与者共12周,使用传感器增强泵治疗(对照)为相同的时间。主要终点是达到葡萄糖水平在70m

Lancet Dia & Endo:1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衰竭的风险增加

糖尿病是心脏衰竭的危险因素,但由于几乎所有的心脏衰竭发生于老年个体,所以1型糖尿病的个体的心脏衰竭多余的风险和危险因素是未知的。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和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患者血糖控制的患者心脏衰竭的风险。在这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所有1998年1月1日和2011年12月31日在瑞典全国糖尿病登记处注册的1型糖尿病患者,并从5个队列中随机抽取为每一位患者的对照,根据年

Cell Stem Cell :1型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胃肠道症状?

Cell Stem Cell :1型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胃肠道症状?据10月1日发表于 Cell Stem Cell的一项研究揭示了80%的1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慢性胃肠道症状,包括胃轻瘫(包括胃排空延迟),肠易激惹综合征,腹胀,大便失禁,的分子机制。这些症状统称为糖尿病肠病,严重影响了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却尚未可知。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为Franco Folli博士,来自德克萨斯

Lancet Dia & Endo:1型糖尿病患者:人工胰脏安全又好用

人工胰脏(AP),可以在家里从晚餐到早晨醒来时戴在身上,这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首次常规使用是安全和有效的。研究人员评估了白天使用传感器增强型胰岛素泵治疗(SAP)的患者在晚上和夜间使用AP血糖控制的效果,并与24小时只使用SAP的患者进行了比较,患者都是在自由生活条件下完成。研究人员在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的医疗中心做了一个交叉研究,参与者为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患者,年龄在18

JAMA: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对于1型糖尿病超重青少年,在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二甲双胍对其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12.1-19.6岁 (mean [SD] 15.3 [1.7]岁) 的140名1型糖尿病(患病时长 7.0 (3.3))青少年,平均BMI位于94百分位,平均每日胰岛素使用为 1.1 (0.2) U/kg,平均HbA1c为8.8% (0.7%

BMJ新闻:儿童出生后第1年的体重增加与日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据发表于JAMA Pediatric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出生后1年的体重变化与其日后1型糖尿病的发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