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如何预测缺血性卒中伴随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

2017-09-23 MedSci MedSci原创

目前,对于心房颤动和先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大出血风险评分的效果尚未明确。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验证大出血风险评分在脑缺血后服用口服抗凝剂治疗房颤的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口服抗凝剂在出血风险类别中的净效益。研究者们共分析了3623例RE-LY试验中(随机评估长期抗凝治疗)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史的患者。使用C统计学和校准图评估了HEMORR2HAGES(肝脏或

目前,对于心房颤动和先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大出血风险评分的效果尚未明确。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验证大出血风险评分在脑缺血后服用口服抗凝剂治疗房颤的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口服抗凝剂在出血风险类别中的净效益。

研究者们共分析了3623例RE-LY试验中(随机评估长期抗凝治疗)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史的患者。使用C统计学和校准图评估了HEMORR2HAGES(肝脏或肾脏疾病,乙醇滥用,恶性肿瘤,老年人,血小板计数减少或功能障碍,高血压[不受控制],贫血,遗传因素,跌倒风险和中风)的表现,Shireman,HAS-BLED(高血压,异常肾/肝功能,中风,出血史或易感性,不稳定国际标准化比例,老年人,药物/酒精伴随),ATRIA(心房颤动中的抗凝和风险因素),以及ORBIT评分(年龄较大,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贫血史,出血史,肾功能不全,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比较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与华法林主要出血风险增加,探讨口服抗凝剂的净效益。

最终,此项研究显示:在6922人次随访期间,266例患者出现重大流血(每100人年3.8次)。C统计范围从0.62(Shireman)到0.67(ATRIA)。Calibration对于ATRIA而言较差。华法林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减少大于出血风险增加。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脑缺血和心房颤动患者大出血预测模型的表现是适中的,但仅与心房颤动患者的表现相当。出血风险评分不能指导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但仍可能有助于确定出血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对于ORBIT来说,其临床有用性可能是最好的。

原始出处:
Hilkens NA, Algra A, Greving JP. Predicting Major Bleeding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troke. 2017 Sep 20. pii: STROKEAHA.117.019183. doi: 10.1161/STROKEAHA.117.01918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7-10-30 受伤的鱼儿

    对我帮助很大

    0

  2. 2017-09-25 lietome24

    感谢小编为我们准备了如此丰盛的精神大餐.同时也向作者致谢!认真学习了.点赞!

    0

相关资讯

Stroke:ω-3脂肪酸和缺血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此可见,循环中高水平DH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以及DPA与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呈负相关。这些新的发现表明DHA、DPA和二十碳五烯酸产生有益效应的作用途径不一样。

Stroke:CADASIL患者大脑微出血与缺血性卒中风险有何关系!

由此可见,微出血的存在是CADASIL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标志,这一发现强调了需要仔细解读MRI数据。

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指南(2017)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组织国内来自于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及放射、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基础研究及部分工程类和计算机专家,在2013年“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并撰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参照中国卒中学会指南制定标准与规范撰写,旨在总结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推广新的概念及临床证据、提高对脑侧支循环临床意义的理解,推动脑侧支循环的规范评估与治疗。

Neurology:80岁以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认为,对80岁以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在3小时后会略微影响患者预后,但组间的绝对差异较小。

STROKE:γ-谷氨酰转移酶与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密切相关!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的旨在评估入院时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浓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全因或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的关系。此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在中国的4个卒中中心进行。研究者们检测了基线时GGT的水平。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检查了GGT与全因死亡或CVD死亡风险的关系。此项研究共记录了5912例中风患者的相关数据。在这些患者中,51.0%为男性,中位年龄为61岁。在

JAMA Neurol:吡格列酮可降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后复发风险

对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服用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其复发风险,但同时增加患者的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