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Med Chem:广州生物院在抗前列腺癌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18-04-14 佚名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许永团队在抗前列腺癌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药物化学杂志》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许永团队在抗前列腺癌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药物化学杂志》上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肿瘤发病率第二位。临床上前期主要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前列腺癌,然而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致命性的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虽然 FDA 批准的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如恩杂鲁胺(Enzalutamide)和阿比特龙(Abiraterone)等对缓解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患者很快会出现临床耐药。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治疗前列腺癌耐药的新策略。

通过抑制表观遗传靶标 BET 溴结构域(Bromodomain)进而影响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治疗前列腺癌及其耐药的一种潜在新策略。溴结构域是一种表观遗传调控因子,通过识别组蛋白上乙酰化赖氨酸,在转录激活中发挥关键作用,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2014 年,Nature 杂志报道了密歇根大学 Arul Chinnaiyan 和 Shaomeng Wang 等的研究工作,他们提出 BET 溴结构域可与雄激素受体(AR)直接相互作用,影响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的表达。因此,靶向 BET 溴结构域代表了治疗前列腺癌的新策略。尽管近年已开发了多个 BET 抑制剂,但进入临床试验以及用于前列腺癌相关功能研究的化合物仍十分有限。因此,不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临床应用上,仍然迫切需要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成药性的 BET 溴结构域抑制剂,以增强人们对 BET 抑制剂治疗潜力的理解。

许永团队长期致力于创新药靶发现与确证和创新药物开发研究。团队前期以前列腺癌耐药等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以计算生物学、药物分子设计等理论策略为驱动,建立了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发展了苯并吲哚酮(Y02224,J. Med. Chem. 2016, 59, 1565-1579)和苯并恶嗪酮(Y08060,ACS Med. Chem. Lett. 2018, 9, 262-267)类 BET 溴结构域抑制剂。近期,该团队又开发了一类新型苯并 [d] 异恶唑类 BET 溴结构域抑制剂,通过分子对接和以复合物晶体结构信息为指导,最终获得了磺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两类高效的特异性 BET 溴结构域抑制剂。这些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等表现出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代表性化合物 6i(Y06036)和 7m(Y06137)与 BRD4(1) 的结合 Kd 值分别为 82 和 81 nM。在针对 32 个代表性溴结构域蛋白的选择性评价中,化合物 6i 和 7m 表现出优越的选择性。在体外,化合物 6i 和 7m 可以抑制多种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同时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 AR、AR 调控的下游基因以及 ERG 和 MYC 等癌基因的表达。在 C4-2B 异种移植的小鼠前列腺癌肿瘤模型中,化合物 6i 和 7m 也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该研究为前列腺癌药物开发提供了一类新的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张茂风、张岩和助研宋明,通讯作者为许永。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暨南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者的大力支持,也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个性化药物”先导科技专项、美国前列腺癌基金等多项基金的大力资助。

原始出处:

Maofeng Zhang, Yan Zhang, Ming Song, et al. 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and Optimization of Benzo[d]isoxazole Derivatives as Potent and Selective BET Inhibitors for Potential Treatment of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 J. Med. Chem., 2018, 61 (7), pp 3037–3058. DOI: 10.1021/acs.jmedchem.8b00103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8-04-14 1ddf0692m34(暂无匿称)

    学习了.长知识

    0

  2. 2018-04-14 sunfeifeiyang

    0

相关资讯

EAU18∣仁济之声,薛蔚教授团队两项前列腺癌研究成果吸睛不少

2018年第33届欧洲泌尿外科年会(EAU18)于当地时间3月16-20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胜利召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有多项科研成果入选壁报展示,今与读者分享两项前列腺癌相关研究。

Sci Rep:澳大利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相关因素研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前列腺癌(PC)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部分是由于广为传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最近,有研究人员鉴定了与PSA检测相关的因素,研究对象是在没有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澳大利亚男性或者是在前列腺疾病之前的澳大利亚男性。这些澳大利亚男性参加了2006年到2009年的"45 and Up Study"研究,并且他们在被招募时候的年龄不小于45岁。自我完成的调查问卷联系到了癌症登记、住院

Sci Rep:人类前列腺癌恶化的代谢组学预测

前列腺癌能够在癌症形态特征形成之前,通过一些事件来改变细胞的代谢情况。对来自癌变的前列腺的组织,且病理学上是良性组织的,通过基于磁共振波普分析的代谢组分析能够预测疾病的恶化情况,能够提供临床上可以识别的预后信息。最近,有研究人员在185名病人(2002-2009)的回顾性研究中,包括了来自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组织(n=365),良性前列腺增生(n=15)和来自癌症阴性患者的活组织检查核(n=14)

Radiology:MR成像靶向前列腺活检的**度研究

目的 用经直肠超声检查(US)测量活检针在磁共振(MR)成靶向活检的精确度,记录精确度的临床相关性。

Sci Rep:人类前列腺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外代谢组学区分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最常用于前列腺癌(PCa)检测临床实践的生物标记。然而,该生物标记具有一些缺陷。最近,有研究人员基于无靶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GC-MS)对PCa细胞的代谢组进行了分析,从而来验证在PCa细胞系中,与正常前列腺细胞相比,代谢情况发生变化。研究人员利用GC-MS技术,评估了4个前列腺细胞系和1个正常前列腺细胞系细胞外基质(外代谢组)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差异(VOC

Stem cells:单胺氧化酶(MAOs)缺乏或可导致前列腺发育不良甚至萎缩

单胺氧化酶(MAOs)可降解多种生物胺和膳食胺,包括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证实神经递质和相关的神经活动可通过调控受神经支配的器官(如前列腺)的特异性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结构,参与其组织器官的发育、分化和维持。现有研究人员发现,缺乏MAO两个转录本(MAOA和MAOB)的小鼠,前列腺体积小,并且腹侧和背侧的前列腺组织中出现上皮性萎缩。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组成分析显示,CK5+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