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份被“辱骂”的职业:器官捐献协调员

2017-12-24 佚名 三秦都市报

这是一个听上去并不光鲜的职业,听西安交大一附院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讲述背后的冷暖人生,和器官捐献观念的演变。

这是一个听上去并不光鲜的职业,时常会伴随着误会、恶言甚至辱骂。

他们每天奔波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在生与死之间、在希望和绝望之间,为逝者与生者打通一条条通道,为生命搭桥,让爱延续。

他们是器官捐献协调员,是生与死的“摆渡人”。

2010年3月,我国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2011年7月,陕西省被确定为第二批人体器官捐献试点省份。6年过去,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有400多例,使1000多名患者重获新生。

近日,记者走进西安交大一附院,对话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听她讲述这背后的冷暖人生,和器官捐献观念的演变。

曾被患者家属团团围住

在我国公民器官自愿捐献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天使女孩”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2年11月9日,广州。几位身穿手术服的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向手术台上一位17岁的女孩致敬。女孩因车祸离世,为了实现她生前的心愿,父母捐献了她的肝脏、双肾和眼角膜,拯救了3个人的生命,让两人重见光明。

同样在2012年,西安交大一附院的护士刘林娟,进入肾移植科器官捐献协调办公室,成为一名协调员。

这个团队由9位医护人员组成,有评估医生,还有专职协调员,均取得国家认证的器官捐献协调员资质。

“每一次,都像是灵魂的洗礼。”多年的护士经历,让刘林娟比常人更能直观理解“器官捐献”的急迫。她说,自己在ICU见过很多患者,包括一些年轻人,都在等待匹配的移植器官,有的就在等待中死去。

但是,在刚刚担任协调员时,她的心里还是很忐忑,“死生是大事,你开口和患者家属沟通时,会触及到很多忌讳。”

事实上,家属的不理解,除了源自对亲人罹难的悲痛情绪、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还包含对这些“协调员”动机的怀疑。

刘林娟至今记得自己遇到的第一位潜在捐献者。这是一个年轻小伙,因为一氧化碳中毒,生命垂危。

她上前与小伙的家人沟通,刚刚说出“捐献”两个字,便被患者的家人团团围住,“沟通以失败告终。”后来,小伙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家属提出了想捐献部分器官。

遗憾的是,这时已经错过了移植时机。“从遗体上取下的器官需在血液流通的情况下立即灌注,才能保存几个小时至十几个小时。人心跳停止、死亡几分钟以后,血块完全凝结,器官就不能用于移植了。”

器官捐献协调员走向专业化

由于器官的捐献与分配,涉及到文化、伦理、法制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我国的器官捐献曾走过一段漫长的“冰河期”。

除了家属的因素,另一重“考验”还包含对捐献者的身体评估。“捐赠只能发生在捐献者死亡之后、器官衰竭之前,并且原发病为脑外伤、脑出血、颅脑肿瘤等脑部疾病,一旦患者自身脏器出现病变就不能移植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器官捐献协调员正是器官从获取到移植得以实现的关键一环,他们不仅要完成供体器官发掘、术前供体评估,还得与病人家属沟通普及器官捐献相关事宜,协助完成整个捐献过程。

“成为一名合格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流程。”刘林娟说,医学相关学科毕业且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才能进行申请,经过资质认定审核通过后,再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还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沟通技巧,还有模拟现场等。”

自2010年以来,随着专业培训和考核,协调员正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越来越多具备医学背景的人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一例器官捐献,平均要跑3—5趟,时间短的一天就协调成功了,时间长的要协调一个月。”为了提高器官捐献的成功率,刘林娟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倾听者”,等做通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完全信任,确认生命不可逆后,才会慢慢引入到器官移植的话题上来。

而对于捐献者家属来说,捐献的动力或许更多来源于他们对于亲人的爱,他们想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亲人的生命,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想把爱留住。“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器官捐献协调是一项合情合理合法的公益事业,还原的是真实的人性,淳朴善良,体现出的是爱和温暖。”

器官捐献观念的演变

5年来,像刘林娟这样的协调员,推动并见证了陕西省器官捐献观念的演变。

全省160多家医院,刘林娟几乎都去过,并且和300多名危重病人家属进行过协商沟通,成功率在30%左右。

她的直观感受是,相比2010年前后,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接受度提高了很多倍。一开始,被患者家属和医生拒之门外是家常便饭。现在刘林娟每周都能接到主动咨询及提供线索的电话,这些人大多是退休干部、老党员和高级知识分子。

刘林娟协调的最小的捐献者,是出生才几个小时的婴儿,“孩子的父母有一种感情的转移,他们看到另一个孩子带着自己孩子身体的一部分去上学,就好像自己的孩子还活着。”

刘林娟说,推动器官捐献这项工作不仅要病人家属理解,还要依靠更多的医护人员的推动,“很多家属会偏执地认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就是一味地索取,没有任何人情味,我希望通过自己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纠正大众的偏见,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这项公益事业。”

今年10月,一名40岁的患者突发晕厥,被送到医院后诊断为颅内出血,抢救无效后死亡。

因为生前各脏器功能良好,为了延续逝者的生命,家人依照其生前意愿将心脏、肺脏、肝脏、双肾捐献。

西安交大一附院移植团队兵分三路,“零时间”内联系5位配型成功患者住院,组织医疗团队奔赴逝者医院取器官,同时联系麻醉手术部安排手术并进行各项移植手术准备。在接到通知后,麻醉手术部迅速集结,十数位麻醉医师分别组成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移植团队。

经过紧张的手术,5位患者终于获得新生。“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很伟大,也很有力量。”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为建立健全捐献信息网络,畅通捐献渠道,及时发现潜在捐献源,西安市红十字会从去年起,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人体器官捐献信息员队伍,并组建了首批5支社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队,目的是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工作向社区纵深发展,让社区居民进一步了解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参与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

西安交大一附院肾病医院院长、肾移植科首席专家薛武军接受采访时说,器官捐献移植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器官供体短缺也是目前器官移植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因此,建立科学的器官捐献模式,挽救等待着器官移植的生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刘林娟记得,有一个13岁的男孩因车祸导致脑出血,送医时已经奄奄一息,男孩的父母抱头痛哭。后来孩子病情急剧恶化,夫妻俩情绪更加失控拒绝捐献。

6个小时过去了,经刘林娟安抚后,夫妻俩的情绪逐渐平静。刘林娟跟孩子的母亲说:“孩子是你们的心头肉,用另一种方式让孩子活着,带走他身体的一部分,将来给你们也留个念想。”夫妻俩商量后,逐渐接受了刘林娟的建议,最终在捐献同意书上签了字。

“器官捐献是一项自愿的、无偿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刘林娟说,作为一位有爱心的公民,将自己最后的、有价值的东西回报社会,亦是对生命最大的慰藉。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12-25 三生有幸9135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0

  2. 2017-12-24 孙文杰

    这是应该被尊敬的职业

    0

  3. 2017-12-24 thlabcde

    好资料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京津冀器官捐献工作交流会启动

由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京津冀器官捐献交流活动暨第一期京津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班日前在天津市启动。

每三五十个器官捐献等待者中仅一人可获移植,捐献须全家同意

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过去6年间,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人数增长了120倍。2016年,中国大陆公民逝后自愿器官捐献达到4080例,跃居亚洲第一。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基数大,供需缺口依然巨大。上海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曾力解释,目前30至50个等待器官捐献患者中,只有一人最终能获得移植机会。为进一步提升器官捐献在中国公民中的认知度,提高公众的

九天龄女婴器官捐献:是短暂的花朵,也是长久的琥珀

九天的时间,对于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即使什么都不做,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九天当中太阳的东升西落,感受时间的流逝,甚至仅仅是感受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可是对于她来说,即便是有九天的时间,她也没有机会去好好地看一眼这个世界;甚至是感受时间,甚至是感受自己的生命。所有人都为此而感到惋惜,但这并不是结束,因为她将自己这份未知的感受延续给了下一个生命。

中国人体器官年捐献量位列世界第二位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怀杰3日在成都披露,截至2017年10月下旬,中国累计实现器官捐献1.4万多例,年捐献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位。当日,四川省举办人体器官捐献公益宣传活动,笑星李伯清、奥运冠军张山等50余人签署《自愿捐献器官知情同意书》,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成为中国器官移植的主渠道。”曹怀杰说,如今中国人体器官年捐献量位列世界第二位,与人

七岁“懂事娃”走了 让大爱和生命延续

“等不到8岁的生日了,捐献器官能救他人,延续他人生命,就像孩子还‘活着’。”11月12日,帮父亲收衣服从3楼阳台摔下昏迷的“懂事娃”房小龙走了,其父亲含泪签下器官捐献登记表,希望他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活着”。当天上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生们为房小龙进行了第三次手术——器官捐献手术,他捐献的肝脏、肾脏被移植给了3名患者捐款治疗奇迹没发生 父亲含泪捐儿遗体今年2月5日上午9点左右,6岁的房小龙帮

器官捐献协调员需更加职业化

近期,综艺节目《笑声传奇》中,演员贾冰在《永远璀璨》小品中扮演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引得观众流下感动的眼泪。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捐献协调员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并且越来越多有爱心、甘奉献的人加入了这支有人情味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