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2017︱王浩:心理因素性高血压

2017-10-16 王浩 国际循环

目前,医学界公认为高血压 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某些性格特征等等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学者的公认。高血压 病患者易产生以上这些不良情绪,导致高血压 病和负性心理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导致病情加重。本届GW-ICC 2017的难治性高血压论坛上,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王浩教授就此问题作了精彩报告。

目前,医学界公认为高血压 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某些性格特征等等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学者的公认。高血压 病患者易产生以上这些不良情绪,导致高血压 病和负性心理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导致病情加重。本届GW-ICC 2017的难治性高血压论坛上,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王浩教授就此问题作了精彩报告。

心理因素性高血压的概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也逐渐增加,由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高血压,在临床当中越来越常见。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不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和存活时间。同时,高血压也会加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这些心理因素,但自身往往无法感知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且临床医生对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认识有限,对其治疗也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根据临床实践,我们率先提出由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因素导致的高血压称为心理因素性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抑郁、焦虑和(或)睡眠障碍的患病率高,该类患者的血压也常常难以控制。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抑郁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1.6%~38.5% 和 5.7%~15.8%。一项国际Meta分析显示,高血压人群中焦虑患病率为8.9%~55.3%。国外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高血压发病有较强的相关性,即焦虑、抑郁使非高血压人群患高血压风险分别增加2.08倍、3.44倍。此外,国内调查也发现,偶发失眠和经常失眠人群中,其高血压患病率分别达43%和48%。尽管国内外心理因素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报道不太一致,但总体上讲,心理因素使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增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心理因素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目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机制有: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显着升高,引起周围动脉血管收缩及外周阻力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及内皮功能紊乱等。同时,抑郁评分高的患者其皮质醇分泌显着高于正常人,皮质醇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边缘系统等),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心排出量增加,血压升高。此外,睡眠剥夺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通过降低瘦素、增加胃饥饿素而增加食欲,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两者又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心理因素性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血压难以控制且波动较大,血压升高的程度从1、2级至3级不等,可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升高。有时血压可骤然升高,血压水平多在3级以上,常伴随一系列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出汗、胸痛、心悸、多尿等,临床表现酷似嗜铬细胞瘤。血压发作性升高非情绪、悲伤或惊恐所触发,且几乎所有严重的发作性高血压病例有异常严重的虐待、创伤史,或者自我心理防御性强、非常稳重的人格类型。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从几分钟到几天、发作频率从一天数次到数月一次不等,发作间歇期血压正常或轻度增高,可无其他明显症状。

除血压升高之外常有不同程度的下述临床表现:抑郁患者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消极观念及行为、疲劳或乏力、工作能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和体重改变、性欲和性功能改变、多部位的疼痛或不适等。以上症状可数个并存或仅突出表现单独一个症状。焦虑患者多表现为过度的、泛化的或难以控制的担心,烦躁不安、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紧张、对噪音敏感、入睡困难、头痛、口干、心悸、过度通气引起的头晕和气促、上腹部不适、尿频及肩背部疼痛等。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多梦或睡眠过多等。

心理因素性高血压患者往往表现出血压不稳、发作性血压升高等症状,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往往被忽略。一项研究显示,21例心理因素性高血压患者坚称自己高血压的发作与压力或情绪无关,但心理评价量表显示其高血压的发作与情绪有关。因此,要根据心理量表对心理因素作出初步评价,不能简单地根据患者自身的叙述或问答。

心理因素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治

心理因素性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治疗可显着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降压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降压药物尚无一致的特别推荐。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在抗高血压药物基础上合并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发作性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降压药物治疗,心理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急性发作时血压显着升高者建议应用静脉注射拉贝洛尔或硝普钠,和/或苯二氮卓类,或临床观察。急性发作时血压轻度升高者可口服可乐定和/或口服抗焦虑药物,或β受体加α受体拮抗剂(如拉贝洛尔)。预防轻度到中度患者发作可以β受体加α受体拮抗剂,但应注意应用于发作间歇期血压正常的患者会有低血压的风险。发作性高血压发作频繁影响患者生活者,加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即SSRI),也可以用β受体加α受体拮抗剂。或抗抑郁药基础上联合苯二氮卓类常可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和瑜伽均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还应注意,对发作性高血压诊断时,需首先排除嗜铬细胞瘤,必要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作者:王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7-10-18 zhs3884
  2. 2017-10-18 chenwq12

相关资讯

NSDUH:原来有这么多人想过自杀!

根据2015年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的结果,在过去的一年中,大约有4%的美国成年人有过严重的自杀想法。 来自SAMHSA的Kana Enomoto称:我们必须继续提高认识,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并为每位需要预防的人,提供有效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服务。 为了评估美国人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的趋势,研究人员对2015年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样本量为67500名≥12岁的人群。

你知道吗?心理问题也会影响皮肤疾病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病学专业受过训练的精神分析学家、退休临床教授Caroline S. Koblenzer的说法,如果忽略皮肤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就如同忽视了房间中的大象,往往导致传统治疗方法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CHEST:慢性咳嗽也可以影响心理状况哦!

对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的适度诊疗是否能够改善慢性咳嗽的严重程度以及咳嗽的生活质量(CQOL)呢?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HEST上的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此项研究对咳嗽连续≥8周的成人进行了纵向观察性研究,检查了不愉快症状的主要原则。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受试者完成了3次Punum Ladders评分评估咳嗽的严重程度,CQOL问卷调查,抑郁症,焦虑和压力量表-21以及Duke功能社会支持问卷调

去看心理咨询师,代表心理有病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心理学神秘、有趣,心理咨询师都会“读心术”,知道我在想什么。去看心理咨询师的人心理肯定有问题,甚至有可能是“变态”。事实果真如此吗?心理咨询都能解决哪些问题?心理咨询是指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主动要求解决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凡是工作、生活、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旦求助者体验到不适或痛苦体验,都可求助心理咨询师,协助解决

SCIENTIFIC AMERICAN:脱单之后,你的大脑都变了

你是否经历过恋爱的过程,从迷恋某个人到坠入爱河这一过程看起来如此的理所当然。但是前人的研究表明,恋人之间的爱与朋友之间的爱有天壤之别。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如何做到如此巨大的情感飞跃?换句话说,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陷入深深的爱河里?

Neuron:新发现为人格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经过四年的实验和复杂的神经解码,拉斯维加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一项重大突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