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直立性低血压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风险!

2018-05-12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社区中年人OH与未来CVD事件和亚临床CVD有关。进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以明确OH在CVD发病机制中的因果作用。

虽然直立性低血压(OH)是神经病变和低血容量公认的表现,但其对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在ARIC(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社区)研究(1987 - 1989)第一次访视时确定了OH患者,其定义为从仰卧到站立位血压下降(收缩期超过20mmHg或舒张期超过10mmHg)。所有受试者随访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致死性冠心病(CHD)、任何CHD(静默、非致死性和致命性CHD或心脏手术的组合)以及全因死亡率。参加者在第一次访视期间评估了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在第二次访视(1990~1992)期间测定了血液中高敏肌钙蛋白T(≥5ng/L)和升高的NT-proBNP(B型利钠肽前体N末端,≥100μg/ml)。所有已知的CVD危险因素都被调整。

9139例受试者(女性占57%,黑人占23%,平均年龄为54±5.7岁),3%的受试者存在OH。随访期间(中位时间为26年),OH与心肌梗死(风险比(HR)为1.88;95%可信区间[CI]为1.44 - 2.46)、充血性心力衰竭(HR为1.65,95%CI为1.34-2.04)、卒中(HR为1.83;95%CI为1.35 - 1.35)、致命性CHD(HR为2.77,95%CI为1.93-3.98)、任何CHD(HR为2;95%CI为1.64-2.44)、全因死亡率(HR为1.68;95%CI为1.45-1.95)相关。OH也与颈动脉内膜厚度(β为0.05 mm;95% CI为0.04-0.07 mm)、颈动脉斑块(比值比为1.51,95%CI为1.18-1.93)、可检测的高敏肌钙蛋白T(比值比为1.49;95%CI为1.16-1.93)和升高的NT-proBNP(比值比为1.92,95%CI为1.48-2.49)相关。

由此可见,社区中年人OH与未来CVD事件和亚临床CVD有关。进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以明确OH在CVD发病机制中的因果作用。

原始出处:

Stephen P. Juraschek,et al.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Risk of Clinical and Subclinic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Middle‐Aged Adults, JAHA.2018. https://doi.org/10.1161/JAHA.118.008884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ypertension:体位性低血压与痴呆症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之,OH与痴呆之间存在相关性。考虑到OH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并且也很容易进行测量,OH测量可以帮助确定痴呆风险较高的受试者。此外,减少OH可能是防止向痴呆症转化的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