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促进多种DNA发生突变的分子机制

2014-08-05 佚名 生物谷

DNA突变,在活的有机体中随着进化的同时,也被认为是引发癌症的元凶,很多科学家们都认为DNA突变是在整个基因组中随机发生的罕见事件;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往往涉及许多突变同时发生,而且这些突变彼此靠近,这些聚集性的突变往往在染色体重排的位置比较频繁。[pdf free]这些集聚性突变的形成往往是来自于DNA的



DNA突变,在活的有机体中随着进化的同时,也被认为是引发癌症的元凶,很多科学家们都认为DNA突变是在整个基因组中随机发生的罕见事件;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往往涉及许多突变同时发生,而且这些突变彼此靠近,这些聚集性的突变往往在染色体重排的位置比较频繁。[pdf free]

这些集聚性突变的形成往往是来自于DNA的修复过程,研究者Anna Malkova表示,一种名为断裂诱导复制(BIR)的DNA修复路径可以促进DNA突变的集聚。

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于氧化作用、电离辐射以及复制错误引发的DNA双链的破坏会被BIR路径修复,而在BIR过程期间,一个破碎DNA的末端可以和另外一个染色体上相同的DNA序列所配对,并且开启一种不寻常的复制,其往往会以迁移泡的形式来呈现,并且和大量单链DNA的积累直接相关。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酵母细胞通过BIR过程来进行烷化剂损伤,研究者表示,我们发现在BIR期间积累的单链DNA对于损伤比较敏感,这就往往会导致基因突变集聚性(簇)的发生,而这些基因突变簇和人类癌症中发现的一样。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为科学家们揭示了人类癌症遗传改变发生的分子机制,这对于未来科学家们确定是否BIR可以形成基因突变簇以引发癌症形成至关重要,如果实验证明的确如此,那么这对于开发新型靶向疗法来抵御癌症发生将非常重要。

原始出处:

Sakofsky CJ1, Roberts SA2, Malc E3, Mieczkowski PA3, Resnick MA2, Gordenin DA4, Malkova A5.Break-induced replication is a source of mutation clusters underlying kataegis.Cell Rep. 2014 Jun 12;7(5):1640-8. doi: 10.1016/j.celrep.2014.04.053. Epub 2014 May 29.[pdf free]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LoS Gene:研究表明囊性纤维化是两种类型疾病

一项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多中心团队完成的新研究提示:囊性纤维化(CF)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一种影响多个器官包括肺,一种不影响肺。这项研究发表在 PLOS Genetics杂志上,揭示了与囊性纤维化相关基因变异中的9个可导致胰腺炎,鼻窦炎和男性不育症,但却不对肺部造成伤害。 CF患者继承分别来自父母各方的CFTR基因的一个严重突变拷贝,CFTR生成那些构成通道来转运氯化物分子进出细胞的蛋白质,

Nat Genet:SLC30A8基因突变或有助防止2型糖尿病

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David Altshuler 教授最近发现一个有助防止2型糖尿病的基因突变(也即该基因突变的话,有助防止糖尿病),这为治疗糖尿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研究也揭示了如何使用遗传学工具,来猎取那些能起到防止疾病作用的“被破坏基因”(被关闭基因)。 研究者筛选一类人的基因组(此类人理论应该患糖尿病,但实际上没有患此疾病),通过将、将该基因组结果与其他人群比较

Cell:饥饿可以延长挨饿个体后代寿命

一些人类饥荒和动物研究的证据表明,饥饿可以影响挨饿个体后代的健康。但人们却一直并不清楚这样的一种获得性性状是如何从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一项线虫新研究证实,饥饿可以诱导一些小RNAs发生特异性的改变,这些改变至少可以遗传三代,且这似乎没有任何DNA的参与。由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UMC)的研究人员完成的这项研究,提供了有趣的新证据证明遗传生物学比以前认为的要复杂的多。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10日的《细

PNAS:美发现KP1212诱导HIV基因突变的机制

15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的John Essigmann和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同事们提出了有关抗艾滋病药物的一个新想法。他们认为,如果能够诱导病毒失控性地突变,就可以迫使病毒变弱并最终死亡。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是利用这种策略来对抗许多的病毒。如预期的那样,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这样的一种药物,它能够引起HIV 高速突变。然而2011年的一项小型临床实验报告称,其并没有清除患者体内的病毒。在一项新

欧盟批准Vertex囊性纤维化药物Kalydeco用于8种非G551D门控突变

-福泰制药(Vertex)7月31日宣布,药物Kalydeco(ivacaftor)获欧盟委员会(EC)批准,用于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中存在8种非G551D门控突变(non-G551D gating mutations)之一的6岁及以上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此次获批,是基于二部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的第一部分数据,该研究在39例携带非G551D门控突变的6岁及

PNAS:“基因守护者”p53蛋白的突变体助长癌症扩散

近日,研究者最新发现关于体内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蛋白p53的新功能,这个蛋白曾被称为“基因守护者”。当由于压力的因素致使健康细胞DNA损伤时,这种蛋白就会首先出来保护DNA,例如当机体暴露在有毒化学物质或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下时,如果损伤非常严重,p53就会启动细胞死亡或细胞凋亡预编程序。然而p53的突变体不再履行生命机能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变成了大量不同种类癌症的推动者。[pdf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