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上海共识发布,这个机器人手术居全球领先

2019-06-16 李佳蔚 澎湃新闻

6月15日,《国际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上海共识》(以下简称“《上海共识》”)在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发布,为完善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诊疗体系提供规范。记者从论坛上获悉,结直肠癌这个“吃出来的癌症”,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在大中城市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而其中约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肝转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顾问秦新裕教授解释,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

6月15日,《国际直肠癌肝转移诊疗上海共识》(以下简称“《上海共识》”)在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发布,为完善直肠癌肝转移专病诊疗体系提供规范。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结直肠癌这个“吃出来的癌症”,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在大中城市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而其中约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肝转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顾问秦新裕教授解释,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又是结直肠癌诊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人中,大约20%的患者可以通过转化治疗获得肝转移手术机会,但更多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往往只能继续接受全身治疗。

“如果无法手术切除,中位生存期只有9.6个月,”秦新裕说,目前中山医院经过化疗加靶向治疗,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延长到30个月,获得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为47%,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此次发布的《上海共识》,正是为完善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诊疗体系,推广疾病的全程管理模式,给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标准治疗。这是第一本国际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专病诊疗标准,由中山医院牵头29个国家的195位专家修订。

《上海共识》明确将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并将MDT诊疗模式加入结直肠癌诊疗总则,特别推荐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纳入MDT管理

此外,一些先进的微创手术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许剑民教授称,截至2019年4月底,该院结直肠癌团队完成各类微创手术超5200例,其中机器人手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已累计完成将近2500例,居全球第一。

前欧洲肿瘤外科学会主席波士顿(Graeme Poston)在论坛上评价,《上海共识》将进一步规范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标准,为患者预后疗效带来乐观前景。

作者:李佳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