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Surg:淋巴结状态为早期食管腺癌患者食管切除治疗后生存与复发**预后因素

2013-10-22 ecoliDH5 dxy

研究要点:1.本研究旨在确定接受食管切除治疗的早期食管腺癌患者相关预后风险因素;2.N+病情与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血管浸润、肿瘤分化情况及血管浸润间存在显著关联;3.淋巴结状态为生存率与复发率相关唯一独立风险因素;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有关,但深层黏膜与黏膜下层浸润间并无明确的界值。尽管内窥镜食管切除(ER)已成为一种更普遍接受的针对限于黏膜的早期食管腺癌(eACE)治疗手段,但根据相关报告



研究要点:

1.本研究旨在确定接受食管切除治疗的早期食管腺癌患者相关预后风险因素;

2.N+病情与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血管浸润、肿瘤分化情况及血管浸润间存在显著关联;

3.淋巴结状态为生存率与复发率相关唯一独立风险因素;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有关,但深层黏膜与黏膜下层浸润间并无明确的界值。

尽管内窥镜食管切除(ER)已成为一种更普遍接受的针对限于黏膜的早期食管腺癌(eACE)治疗手段,但根据相关报告,一旦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就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似乎有必要对此类病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此,德国Horst-Schmidt博士诊所Dietmar Lorenz博士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确定接受食管切除治疗的eACE患者相关预后风险因素。【原文下载

研究人员共分析了168例因eACE接受食管切除的患者结果。根据样本的组织学及临床随访(中位时间, 64个月)结果,对淋巴结转移(N+)、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情况(G1-3)、淋巴结或血管浸润情况(L+或V+)对患者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及复发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5年生存率为79%。淋巴结浸润为唯一与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及肿瘤复发有关的预后因素,这与所有变量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共有47%的N+病情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而无淋巴结侵犯患者仅为5.2%。研究发现,N+病情与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血管浸润、肿瘤分化情况(G1 + G2 vs G3)及血管浸润间存在显著关联。

该研究认定淋巴结状态为生存率与复发率相关唯一独立风险因素。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有关,但深层黏膜与黏膜下层浸润间并无明确的界值。因此在确定可接受ER及需要进行食管癌切除治疗患者群体范围时,必须进行包括ER诊断在内的细致分期。

研究背景:

过去数十年间,在西方国家所有肿瘤类型中,Barrett腺癌的相对发病率增长最快,目前其预后情况仍不甚乐观。患者的长期生存结局与确诊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存在返流症状的患者,研究人员一直努力试图通过内窥镜筛查,提高Barrett食管肿瘤形成的早期检出率,如检测发现Barrett转化,则将此类患者纳入监测项目之中。

根治性切除(SR)为无论分期状况,所有Barrett腺癌患者的治疗手段。高度异型增生(HGD)与黏膜型Barrett肿瘤也可进行手术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针对早期Barrett肿瘤形成出现了内窥镜治疗,该手段可取得较为积极短期结果,且具有极低并发症发病率。而在近期发表的文献中,大型HGD与黏膜型Barrett患者队列也取得了极佳的5年长期结局,完全缓解率超过95%,且未出现肿瘤相关死亡病例。近期发表的匹配对照研究也可表明,对于肿瘤仅限于黏膜层的患者,内窥镜切除(ER)与SR在长期生存方面并无差异。

尽管ER已成为食管黏膜早期腺癌(eACE)一种更易接受的治疗手段,但根据文献报告,由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黏膜下层出现的任何肿瘤浸润,包括黏膜下层表面出现肿瘤浸润(sm1)都可被视为SR的严格适用范围。

本研究对目前最大规模的单中心eACE患者系列进行了报告,患者均接受食管切除治疗。本研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的组织病理学风险因素,并对黏膜下层是否可作为ER与SR最佳治疗手段的界值进行了考察。

原文检索

Lorenz D, Origer J, Pauthner M, Graupe F, Fisseler-Eckhoff A, Stolte M, Pech O, Ell C.Prognostic Risk Factors of Early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s.Ann Surg. 2013 Oct 3.【原文下载

作者:ecoliDH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ASO:cT1-T2/ cN0期食管癌患者可进行前哨淋巴结探查

目前,食管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因此,在进行前哨淋巴结(SN)导航手术时,对淋巴结状态,包括微转移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在2013年4月13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日本鹿儿岛大学Takahiko Hagihara博士等人发表了一项相关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借助免疫组化(IHC)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ASO:受累淋巴结比值可作为乳腺癌重要预后因素

腋窝淋巴结(LN)的绝对受累数目被视为乳腺癌的最重要预后因素。在过去10年期间,有数项研究表明,在结局预测方面,淋巴结比(LNR)可能优于阳性LN数目。在2013年3月28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荷兰内梅亨大学Pim J. M. Dings博士等人发表了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对根据之前发表的LNR界值可用性进行了检测,并对

ASO:乳腺癌亚型并非局部控制的有效预测变量

尽管目前认为,免疫组化染色法确定的乳腺癌亚型(BCS)与分子亚型及患者预后和结局有关,但BCS与腋窝淋巴结侵犯间关系的文献却较为匮乏。为此,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Meena S. Moran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价BCS是否可以预测淋巴结转移,并评价BCS是否与其他临床病理学表现特征存在关联。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5月10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

ASO: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并非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关研究发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NSM)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目前对食管癌NSM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为此,我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相加庆副教授及付小龙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筛选出影响NSM的风险因素,并对NSM在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做出评价。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5月18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ATS:王邵华等发现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MM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MME)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伴有转移、进展倾向,临床预后较差。迄今为止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的报导较少,那些因素影响其临床预后还未见明确报道。针对这种情况,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的王邵华教授和日本东京国家癌症中心医院食管外科部的Tsukiji教授等人对PM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4月29日的《胸外科年鉴》(Ann Thora

Ann Thorac Surg:胸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可使患者获益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淋巴结清扫在其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淋巴结清扫在胸腺癌中的作用方面数据仍比较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的首尔国立大学医院In Kyu Park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7月24日的《胸外科年鉴》(Annals of Surgical)杂志上。作者发现广泛的淋巴节清扫,10个以上淋巴结,才能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同时,前纵隔及右气管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