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Clin Pharmacol: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初始用药:达比加群还是维生素K拮抗剂?

2017-11-10 吴星 环球医学编译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的引入为房颤卒中预防的重要进展之一。2017年7月,发表在《Eur J Clin Pharmacol》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调查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确诊后初始达比加群抗凝治疗的特征,并与初始维生素K拮抗剂(VKAs)的患者进行比较。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的引入为房颤卒中预防的重要进展之一。2017年7月,发表在《Eur J Clin Pharmacol》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调查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确诊后初始达比加群抗凝治疗的特征,并与初始维生素K拮抗剂(VKAs)的患者进行比较。

目的:描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确诊后初始达比加群抗凝治疗的特征,并与初始VKAs的患者进行比较。

方法:研究者分析了基于初级卫生保健的15075例2011年至2013年新确诊为房颤,并起始使用达比加群或VKA的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

结果:研究者确定了14226例(94.6%)起始使用VKA和809例(5.4%)起始使用达比加群的患者。使用达比加群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使用VKA的患者(73.7 vs 75.5岁,p<0.001)。根据CHA2DS2VASc评分,VKA组90.5%的患者和达比加群组83.6%的患者的卒中风险更高。使用VKA治疗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病患者的比例较高。与VKA患者相比,达比加群患者脑溢血和卒中史比例较高(分别为1.4% vs 0.6%,p = 0.015和14.0% vs 10.8%,p = 0.006)。多变量logistic模型显示,达比加群治疗与男性、卒中史、西班牙当地的死亡率以及西班牙经济发展不均衡相关。

结论:大部分近期被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初始使用VKA。与初始使用VKA的患者相比,初始使用达比加群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初级保健患者较年轻,卒中或出血的风险较低,共存病较少,卒中和颅内出血史较多。

原始出处:

作者: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JM:不间断的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房颤消融中哪家强?

由此可见,在接受消融的房颤患者中,采用不间断的达比加群抗凝治疗要比华法林抗凝出血并发症更少。

JAHA:房颤患者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

由此可见,相比于达比加群治疗,利伐沙班治疗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J Am Heart Assoc:房颤患者:利伐沙班pk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都属于新型口服抗凝药。2017年4月,发表在《J Am Heart Assoc》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用于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同达比加群相比,利伐沙班与全因死亡显着增加相关。背景:研究者旨在对比房颤患者中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和结果:研究者依据台湾全国健康保险索赔数据库,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新使用者队列研究

JACC:房颤患者接受达比加群抗凝治疗的持续性研究

对于房颤患者,指南推荐患者接受长期的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卒中的发生。然而,在接受维生素K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药物中断率较高,接受其他非维生素K治疗患者的药物中断率可能较低。本研究纳入了新近诊断为房颤并有≥1个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对其进行随访2年。达比加群治疗非持续性定义为药物中断长达30天以上。最终共纳入2932名合格的患者,平均年龄为70.3 ± 10.2岁,男性占55.3%。在2年的随访期间,

JACC:房颤患者使用达比加群2年内依从性如何?

2017年9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房颤患者在2年的随访期中对达比加群酯依从性。研究结果显示:2年后,达比加群治疗依从的概率约为70%。近一半停用达比加群的患者转换为另一种口服抗凝药。并且北美患者和具有阵发性、持续性或症状性房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停止达比加群风险。

NEJM:PCI后房颤患者接受达比加群二联预防方案的效果研究

研究认为,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房颤患者接受达比加群联合 P2Y12抑制剂的二联治疗其出血风险低于经典的华法林、P2Y12抑制剂与阿司匹林三联疗法。二联疗法对于血栓事件的预防效果非劣于三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