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Biology 二十五周年趣味特刊

2015-01-07 叶予 生物通

为了庆祝二十五周年,Cell旗下的 Current Biology 近日推出了特刊“biology of fun”,认真严肃地探讨了类似“鸟到底会不会玩”、“婴儿期经历如何影响你的幽默感”这样的有趣话题。“很明显‘玩’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但这种感觉又不同于口渴、饥饿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悦,” Current Biology的编辑Geoffrey North说。“本期特刊中的文章广泛探讨了不同

为了庆祝二十五周年,Cell旗下的 Current Biology 近日推出了特刊“biology of fun”,认真严肃地探讨了类似“鸟到底会不会玩”、“婴儿期经历如何影响你的幽默感”这样的有趣话题。

“很明显‘玩’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但这种感觉又不同于口渴、饥饿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悦,” Current Biology的编辑Geoffrey North说。“本期特刊中的文章广泛探讨了不同动物的玩乐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进化和适应性的影响。”

我们的幽默感从哪儿来?

心理学家Vasu Reddy和Gina Mireault撰文对婴儿的幽默感进行了全面探讨。文章指出,从婴儿对拉头发、吐舌头等滑稽行为的反应,可以看出他对别人意图的认识。婴儿通过其他人的反应理解“有趣”的含义,这个概念在不同文化、地区和家庭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婴儿在社交关系中理解和调整“幽默”的细微差别。成长模式与众不同的孩子,可能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小伙伴的幽默感。

成年猩猩为什么贪玩?

基于对野生猩猩群体的观察,牛津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Isabel Behncke指出,猩猩的玩耍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适应。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黑猩猩会自然而然的参与追逐、悬挂、戏水等游戏。玩耍促进了社交,提高了个体的适应能力,而适应力较强的个体在社交上会更加成功。“玩耍是社会性和适应力之间的桥梁,”Dr. Behncke写道。

爱玩的人更有创造力?

剑桥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Sir Patrick Bateson与行为生物学家Daniel Nettle合作,对一千五百多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要求参与者给自己的玩兴和创造力分级,并说出一个果酱罐或回形针的十种用法。研究数据显示,认为自己玩兴最大的人最有可能提出更多的用法。“玩是激励创造力的有效机制,因为创造与打破思维和行为的既定模式有关,”Dr. Bateson说。


作者:叶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人生需要吐槽,医生也不例外

1、患者朋友,挂号的时候请遵守一下秩序好吗,干嘛非要去插队呢?难道你们真的觉得生活不够美好吗?非要急着先挂呢! 2、患者朋友,别人拍片的时候你能不能稍稍离得远一点。我想友情提醒一下,我们这里只照单人照,暂时还没有推出双人照,谢谢配合! 3、你看看你这口牙齿,长得有组织无纪律,而且黄灿灿的,跟玉米似的。如此的视觉冲击效果真是难能可贵啊! 4、(没穿大白挂时)大哥挪一下,让我过去!不,我真不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