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信息孤岛 大数据整合为医联体运转提速

2017-10-27 佚名 健康界

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检查,凭标准化的检查结果到三甲医院接受诊疗,同时检查结果可信赖。这是所有患者心中理想的就医场景,也是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不过,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指出,要想让医联体发挥上述作用,就必须将医联体内各医院间的数据打通、整合,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作为医联体建设的一部分,信息互联互通是医联体提速运转的基石,也是实现“人不下沉、

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检查,凭标准化的检查结果到三甲医院接受诊疗,同时检查结果可信赖。这是所有患者心中理想的就医场景,也是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不过,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指出,要想让医联体发挥上述作用,就必须将医联体内各医院间的数据打通、整合,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作为医联体建设的一部分,信息互联互通是医联体提速运转的基石,也是实现“人不下沉、技术下沉”的关键。

因此,信息互联互通成为医联体建设的前提。其中,大数据整合是关键。

医联体提速催化剂

医联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即在医联体内,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实现患者健康数据信息共享,同时做到各级医院诊疗管理等相关业务的连续,实现医联体内院前、院中、院后诊疗服务与医院管理一体化。

“联什么”“如何联”是医联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大数据整合的信息互联互通或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推进医联体提速运转的催化剂。

医联体信息互联互通主要体现在数据联通和服务联通两方面。医院数据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与共享,是医联体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和核心。在此基础上,医联体内诊疗、管理业务也应保持连续性,包括远程医学、医技和用药协同、统一预约以及监管决策等。

以中风为例,突发患者如果在发病后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轻则导致疾病复发、残疾,重则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医联体内医院在面对这一疾病时,必须快速、及时地构建全生命周期关护。

这要求医院不仅挂号首诊、血液检查、影像检查、内科用药、血管内治疗、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多个环节“绿色通道”全部打通,还要打通院前急救和院后管理。各个环节之间,人、设备、数据都被实时连接起来,为患者提供“无缝连接”的关护,从而抢得时间、实现更精准的诊疗、更好的术后和康复管理。

以上海长海医院“卒中中心”为例。早在2013年,该院就打破各科系壁垒,成立了多学科单病种的“脑血管病中心”。通过飞利浦的急性卒中DTN(入院到溶栓)时间分析系统、“星云太空站”以及互联的eICU解决方案,将CT、MR、超声、血流动力学、PET/CT 乃至血管内超声等图像实现融合,打通各种医疗数据,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手术,并在医疗影像的引导下,实施更精准的介入治疗和护理。

2016年,长海医院实现了最短DTN时间20分钟以下。

目前,长海医院正和上海120急救中心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地衔接救护车到医院两个环节,并与区域内医院开展联合救治,为急性卒中患者争取更多的黄金时间,就近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藩篱仍在

不难看出,互联、数字化技术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医联体建设大潮下,由于存在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管理和业务融合等问题,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仍处于起步阶段,医疗机构间信息交互的藩篱仍未被打破。

“我们现在都是在谈论大数据,但真正用起来的非常有限。”王辰表示,当下医联体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归纳为两大类:首先是适应医疗需求的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创新,即技术层面,包括互联互通问题、安全性问题、大数据治理问题;二是适于互联网的医疗模式创立,包括业务技术标准,创新管理体系与规范。

这与2017年第二次发布的“飞利浦中国健康观”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指出,要真正实现无缝衔接和互联的一体化医疗体验,部分主要障碍集中于技术本身。

不过,尽管存在这些障碍,研究指出通过提高一体化水平,让全球健康医疗体系受益仍然是可能的。参与调查的医护人员和公众一致认为,互联关护技术能够优化医疗关护全程,特别是在疾病诊断、家庭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领域。他们认为,互联关护技术的重要性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健康医疗问题(77%和81%)、诊断病情(76%和77%),以及家庭保健服务(74%和81%)

这意味着,在医联体建设潮流,特别是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要参与医联体建设政策下,大数据整合、分析成为医联体信息平台的核心,也是实现智慧诊疗的关键环节。

大数据整合大有可为

在上海区域性脑卒中防治网中,大数据整合的核心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5年1月,上海市首个区域性脑卒中预防与救治网络在长海医院启动,杨浦、宝山、崇明3个东北部区(县)将建成脑卒中筛查预防、急救的联动平台。

到2016年,通过大数据整合,上海区域性脑卒中防治网的牵头医院长海医院卒中中心实现能采集完整的卒中患者信息,将卒中防治的个人健康管理、院前急救、院内诊断、手术、监护、院后等患者所有信息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构建一个结构化的“急性卒中专病数据库”。

高质量的结构化数据,不仅对医院流程改进、临床研究、精准诊疗和个性化护理具有极大价值,还能在医联体这一抓手下,为分级诊疗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1. 科学分级患者

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依据不同类型的患者建立不同的监控模型。根据可穿戴设备采集的患者健康数据,形成数据曲线,记录异常比例,再根据大数据计算,对患者病情进行风险度评级。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利用分级诊疗工作平台进行数据分发。如果病情较轻,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诊治。如果社区服务中心认为患者病情较重,也可利用该平台与大医院对接,实现在线转检转验、远程会诊等功能。

2. 提升治疗连续性

在传统医疗中,上下级医院间的转诊需要经过电话联系、确认床位、确认时间等多重步骤,并且需要患者三番五次奔波医院,而医联体建设可以利用平台化、信息化方式实现上下级医院的一键无卡转诊,省略重复的门诊、急诊过程,实现诊断的连续性和治疗的不间断。

3. 云支撑 提升基层诊治水平

另外,医联体平台背后还有强大的临床资料库予以支撑。上万个结构化疑难病例讨论视频、上千个教学视频、数千个典型影像资料及上千个典型病理图片全部开放共享,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大有好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