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小胶质细胞密度及其与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病程、严重程度和Orexin水平的关系

2024-05-0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并没有证据提示 NT1 患者体内小胶质细胞密度增加,即使是在接近发病时也是如此,甚至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患者的整个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密度都在下降。

发作性睡病1型(NT1)是由于产生Orexin(ORX)的下丘脑神经元缺失所致,类似免疫介导的过程。有几种观点认为,NT1 的发病机制与免疫介导的过程有关,更确切地说,是与 T 细胞介导的机制有关。既往的尸体解剖研究未能在下丘脑区域发现任何炎症,但这些大脑是在首次出现症状多年后收集的。目前还缺乏接近发病期的体内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18F]DPA-714 PET探究NT1与对照组相比下丘脑和丘脑的小胶质细胞密度,并研究NT1下丘脑和其他感兴趣区(ROIs)的小胶质细胞密度与病程、严重程度和ORX水平之间的关系。相关结果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

NT1患者和对照组接受标准化临床评估和[18F]DPA-714 PET成像,使用的是18 kDa转运体蛋白(TSPO)特异性放射性标记配体。TSPO 基因分型确定了受体亲和力。在外围模块接口上使用 ROI(下丘脑、丘脑、额叶、小脑和整个大脑)上的标准摄取值(SUV)处理图像。通过将 SUV 与小脑摄取值归一化,计算出 SUV 比值(SUVr)。

结果共纳入了41名NT1患者(21名成人,20名儿童,10名近期发病时间小于1年)和35名对照组患者,下丘脑和丘脑中的[18F]DPA-714结合率(SUV/SUVr)在组间无显著差异。意外的是,与对照组相比,NT1 的全脑 SUVr 明显较低(0.97 ± 0.06 vs 1.08 ± 0.22,p = 0.04)。在高TSPO亲和力或混合TSPO亲和力的NT1和对照组全脑中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p = 0.03和p = 0.04)。在 NT1 的额叶区域也观察到类似的趋势(0.96 ± 0.09 vs 1.09 ± 0.25,p = 0.0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 NT1 中,不同 ROI 的 SUVr 与年龄、病程、严重程度或 ORX 水平之间没有关联。

由此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证据提示 NT1 患者体内小胶质细胞密度增加,即使是在接近发病时也是如此,甚至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患者的整个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密度都在下降。这些发现并不支持ORX神经元破坏过程中存在神经炎症。

 

参考文献:

Barateau L, Krache A, Da Costa A,et al. Microglia Dens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sease Duration, Severity, and Orex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Narcolepsy Type 1. Neurology. 2024 May;102(10):e209326.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932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urology:精神兴奋剂对发作性睡病患者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由此可见,采用精神兴奋剂治疗的NT1患者的舒张压和舒张压高于未治疗患者,这表明其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风险增加需要进行仔细的随访和特异的管理。

爱睡觉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病?而且很危险

这种奇怪的现象称为发作性睡病:主要表现为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常在起床后3-4小时发生,发作时虽力求保持清醒,但不能自制,很快即进入睡眠状态,睡眠一般持续数分钟,每日可发作多次。发作不择时间、地点及活动情况。虽然睡眠发作常在环境单调令正常人也会入睡的情况下发生,但也可以发生在具有危险性的情况下(例如驾车、横穿马路、高空危险作业等进行的途中)。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头脑清楚,如果阻止其入睡则烦躁

Neurology:越睡越胖?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代谢特征

近日有研究者比较了1型发作性睡病(NT1)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浆代谢物谱随其BMI状态的变化,并提出了NT1的一些代谢诊断生物标志物,这可能为NT1肥胖的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

Ann Neurol:这类神经元在发作性睡病病人脑内严重缺失

2021年1月,荷兰莱顿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单凌团队在Ann Neurol杂志发表了题为Reduced Numbers of 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Ne

发作性睡病(瞌睡宝宝):症状与体征、病因、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症、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发

好文推荐 | 替洛利生治疗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

替洛利生治疗中国成人发作性睡病的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拓展阅读

好文推荐 | 替洛利生治疗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

替洛利生治疗中国成人发作性睡病的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发作性睡病(瞌睡宝宝):症状与体征、病因、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症、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发

Ann Neurol:这类神经元在发作性睡病病人脑内严重缺失

2021年1月,荷兰莱顿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单凌团队在Ann Neurol杂志发表了题为Reduced Numbers of 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Ne

Neurology:越睡越胖?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代谢特征

近日有研究者比较了1型发作性睡病(NT1)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浆代谢物谱随其BMI状态的变化,并提出了NT1的一些代谢诊断生物标志物,这可能为NT1肥胖的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

爱睡觉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病?而且很危险

这种奇怪的现象称为发作性睡病:主要表现为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常在起床后3-4小时发生,发作时虽力求保持清醒,但不能自制,很快即进入睡眠状态,睡眠一般持续数分钟,每日可发作多次。发作不择时间、地点及活动情况。虽然睡眠发作常在环境单调令正常人也会入睡的情况下发生,但也可以发生在具有危险性的情况下(例如驾车、横穿马路、高空危险作业等进行的途中)。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头脑清楚,如果阻止其入睡则烦躁

Neurology:精神兴奋剂对发作性睡病患者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由此可见,采用精神兴奋剂治疗的NT1患者的舒张压和舒张压高于未治疗患者,这表明其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风险增加需要进行仔细的随访和特异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