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房颤,重视抗凝,预防脑梗

2019-06-09 郭艺芳 郭艺芳心前沿

提高人们对房颤危害性的认识,加强房颤筛查与合理防治,提高抗凝治疗覆盖率,最大程度降低房颤危害、特别是降低卒中风险。

提高人们对房颤危害性的认识,加强房颤筛查与合理防治,提高抗凝治疗覆盖率,最大程度降低房颤危害、特别是降低卒中风险。

【写给非专业人士】

房颤是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危害之一是诱发脑梗。所以当发现自己患有房颤后,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风险评估,看看自己发生脑梗的风险大不大。如果发生脑梗的风险很高,就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已经发生脑梗的患者,应该通过动态心电图等方式加强房颤的筛查,并视情况接受抗凝药物治疗,以防脑梗再次复发。有些患者担心抗凝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用药,这是不应该的。只要规范用药,其副作用发生率是很低且可控的。如果拒绝使用抗凝药,一旦发生脑梗,对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将产生更大的影响,且会更为显着的增加医疗费用。

【写给专业人士】

目前我国房颤管理方面存在两大短板:一是房颤筛查未受到应有重视,二是抗凝治疗覆盖率严重不足。充分重视房颤的筛查与抗凝管理,对于降低卒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房颤筛查

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在检查脉搏与心电图时应注意是否存在房颤;在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应进行至少72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检出可能存在的阵发性房颤。若无阳性发现,建议进行更长时程的心电图记录;对于75岁以上或卒中高危患者,也推荐进行系统性心电图检查以筛查房颤。

【解析】

我国是卒中大国,除高血压外,房颤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高发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均会显着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因此,在高危人群中积极筛查房颤对于制定正确的卒中预防策略至关重要。这一问题在我国一直未受到应有重视。特别是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后的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属于非瓣膜性房颤所致的心源性卒中。若不进行房颤筛查并予以必要的抗凝治疗,此类患者未来复发卒中的风险很高。因此通过日常体检、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反复筛查房颤应作为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无创性可穿戴长程心电监测系统(连续记录7-14天)在我国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卒中患者房颤筛查提供了便利。积极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对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抗凝治疗

欧美国家指南推荐将CHA2DS2-VASc评分系统做为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工具。建议CHA2DS2-VASc评分≥2分的男性或CHA2DS2-VASc评分≥3分的女性应用抗凝药物治疗;CHA2DS2-VASc评分=1分的男性或CHA2DS2-VASc评分=2分的女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在抗凝药物选择方面,首先推荐新型口服抗凝剂(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这些新型药物具有用法简单、疗效可靠、不用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安全性好等优势。若不具备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的条件(例如缺乏药品供应或价格因素),应选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INR,使其稳定在2-3之间。

【解析】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是制定抗凝治疗方案的依据。欧美指南建议将CHA2DS2-VASc评分系统做为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工具,但个人认为在我国、特别是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应该首推CHADS2评分系统,后者更为简单易记,便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具备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应考虑启动抗凝药物治疗。无论采用新型口服抗凝剂还是传统的华法林,均能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因为对抗凝药物的出血性不良反应过度恐惧,使患者失去抗凝药物治疗的机会,最后发生致死或致残性卒中,这种情况在我国非常普遍。只有充分重视高危人群中的房颤筛查、并对具备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才能改善这一局面。

【提高重视程度】

近来我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一些小调查,发现在三甲医院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的一线临床医生中,很多人不能熟练掌握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方法,这对于提高抗凝治疗覆盖率、降低卒中风险是很不利的。值此中国房颤日,再次提醒广大临床医生充分重视房颤患者的抗凝管理,一定要熟练掌握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方法。这是心血管医生的必备知识。

作者:郭艺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9-06-11 karmond

相关资讯

NEJM:近期发作的房颤需要立即复律吗?

近期发作症状性房颤通常采用药物或电复律立即恢复窦律。然而,立即恢复窦律是不是必要的?因为房颤通常会自行终止。可以替代的方法就是等待,包括给予控制心率的药物以及仅在必要的情况下延迟复律以避免住院治疗和过度治疗。

JAHA:NOACs与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痴呆发生的影响

目前,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能否减轻房颤患者的痴呆进展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和评估NOACs和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痴呆进展的影响。本研究纳入了丹麦国家数据库中33617名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房颤患者,其中11052名患者年龄在60-69岁,13237名年龄在70-79岁,9238名年龄≥80岁。有约60%的患者服用NOACs治疗,40%的患者服用华法林。经过平均3.4年时间的

Circulation:需口服抗凝的房颤负荷阈值和中风风险

房颤(AF)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但尚无明确的开始口服抗凝(OAC)的AF负荷阈值。现研究人员尝试研究OAC处方实践的变化与新发房颤预后的关系。研究人员开展一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心脏植入电子设备、与2011年-2014年进行远程监测、CHA2DS20VASc评分≥2,而且无中风史的患者或在过去2年口服抗凝的患者。在10212位心脏植入电子设备的患者中,其中4570(45%)、3969(39%)、32

JAMA Intern Med: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动脉瓣置换术与房颤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增加房颤风险

中国房颤日:治疗不及时,中风就来了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展,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患者越来越多,房颤并发左心耳附壁血栓易引起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最常见,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据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我国房颤患病人数约1000万,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为了让房颤这个无形杀手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月6日是我国第七个房颤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房颤中心、中国房颤中心等单位主办,拜耳医药等单位协办的“中国房

Diabetes Care:1型糖尿病患者房颤的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1型糖尿病患者房颤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较大、心血管合并症和肾脏并发症,而肥胖、高血压和高血糖则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