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药物筛选揭示寨卡病毒药物研发线索

2016-09-02 冯维维 中国科学报

一篇

一篇论文报告称发现了可以抑制寨卡病毒复制,或阻止导致细胞死亡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一些已经批准用于治疗人类其他病症的药物)及其靶点标志着抗寨卡病毒药物研发与临床前研究的起点。相关成果8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

与登革热病毒和基孔肯雅热病毒类似,寨卡病毒会导致部分个体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与这二者不同的是,感染寨卡病毒还会导致发育中的胎儿出现先天性头小畸形,导致成人患上格林—巴利综合征。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明国丽、宋洪军和国立卫生研究院郑伟等筛选了约6000种化合物,其中包括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以及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实验疗法,他们发现了两种化合物:一种可以抑制受寨卡病毒感染的细胞死亡,另一种则可以阻滞寨卡病毒在受感染细胞中复制。

研究者发现的这两种化合物在多个相关类型的脑细胞中都表现出了活性,脑细胞类型包括促进胎儿大脑皮层发育的神经祖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以及3D大脑类器官培养物。无论是在接触到寨卡病毒之前还是之后,这些化合物都能奏效。最后,这两种化合物合并使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强。

这三类有效药物为恩利卡生(Emricasan,以前称作IDN-6556)可以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免受寨卡病毒的损伤,氯硝柳胺(Niclosamide)和CDK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而且有协同作用。

在考虑将这些化合物用于治疗人类尤其是孕妇之前,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接下来的关键步骤包括在成体和胎儿感染寨卡病毒的动物模型中,测试这些先导化合物的效力和安全性。

原始出处

Miao Xu,Emily M Lee,Zhexing Wen,Yichen Cheng.et.al.Identification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induced neural cell death via a drug repurposing screen.Nat Med.2016

作者:冯维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Immunology:登革热或加重寨卡病情

埃及伊蚊能够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图片来源:Conrad Guatemala/Flickr 之前曾遭遇过一种肆虐拉丁美洲的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寨卡病毒的侵袭。根据两个独立实验室进行的研究,作为寨卡病毒的“亲戚”,登革热病毒的抗体能够干扰人体免疫系统对寨卡病毒的响应,进而促进病毒的复制能力。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与该病之前蔓延的其他地区相比,寨卡病毒感染的并发症在南美

科学家想搭“寨卡”顺风车

  这名22岁的男子曾受到严重巨细胞病毒感染,至今仍不能用语言交流。图片来源:LOU Collection 有一种病毒每年会导致美国数百名婴儿死亡,并使数千名新生儿产生缺陷,其中包括小头症和脑萎缩。其致病源头并非寨卡病毒,而是一种更加普遍的、毒性并不高的病毒:巨细胞病毒(CMV)。 现在,当媒体和卫生官员将目光聚焦于寨卡病毒在美国等地的传播时,很多研究人员和倡

首例Zika病毒经性传播由女性传染给男性的报道

纽约市健康与心理卫生局(DOHMH)15日报告了首例通过性传播由女性传染寨卡病毒给男性的报道。CDC更新了关于公众如何应对此健康威胁的建议。 截至目前,之前所有报道寨卡病毒经性传播的,都是男性传染给女性。 根据CDC最新发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DOHMH 证实了纽约一名20多岁未孕女性,在寨卡流行区回国后与男性伴侣进行无保护阴道性交(第0天),第1天就开始出现寨卡病毒

美国发生首例婴儿感染寨卡病毒死亡病例

寨卡病毒通常经蚊子叮咬传播。(图片来源:法新社)美国得克萨斯州卫生部门9日证实,近日该州哈里斯县一名女婴出生后不久因感染寨卡病毒死亡。这是得州发生的首例与寨卡病毒有关的死亡病例,也是美国首例婴儿感染寨卡病毒死亡病例。 得州卫生部当天称,这名女婴死于与寨卡病毒有关的小头症。她的母亲怀孕期间到萨尔瓦多旅行时感染寨卡病毒,最近的检测结果证实了这名女婴患了小头症。 今年7月,得州曾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