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普通细胞预防癌症机制,或引发癌症防治新革命

2017-05-23 佚名 奇点网

1970年代,西班牙科学家 Ginés Morata 和 Pedro Ripoll在果蝇的翅膀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普通细胞(注意!不是免疫细胞哦)会取代、消灭那些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

恶性肿瘤也是啊!从一个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而来,最终形成一个杀人灭口的恶魔。如果我们能把最初那几个发生基因突变的「准癌细胞」干掉该有多好啊。虽然这看上去像一个美好的梦,但是科学家却没有停止努力。最终真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肿瘤发生示意图

1970年代,西班牙科学家 Ginés Morata 和 Pedro Ripoll在果蝇的翅膀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普通细胞(注意!不是免疫细胞哦)会取代、消灭那些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你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什么了?

对,日本科学家Yasuyuki Fujita把这个在果蝇身上出现的现象移植到了癌症的研究领域。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现在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癌症是由基因突变而起的。如果这种现象在肿瘤领域也适用,将给癌症的防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藤田Yasuyuki Fujita教授

2009年,Fujita教授团队率先在正常的哺乳动物细胞和携带癌基因突变的「准癌细胞」之间发现了这种关系。现在这个现象在癌症的研究领域已经有了一个让人向往的名字「癌症上皮防御」(epithelial defence against cancer,EDAC)。顾名思义,就是普通的上皮细胞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再说的直白点,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普通细胞,可以干掉发生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准癌细胞」。尽管科学家在肿瘤里面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但是对于背后的原因却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找不到背后的原因,我们是没办法利用这个现象对抗癌症的。近日,Fujita教授及其团队携最新研究进展重磅回归,终于找到了癌症上皮防御的分子机制,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上。

Fujita教授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是「准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出了问题呢?因为之前有研究表明,在肿瘤的晚期,肿瘤内部癌细胞的能量代谢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他们给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做了红色标记。然后把名叫MDCK的正常哺乳动物上皮细胞和携带RasV12突变的细胞共同培养。他们发现:相比于单独培养的RasV12细胞,共同培养的RasV12细胞的红色荧光明显减少了(能量工厂出问题了?),并且这种减少只有在正常细胞的量要远高于基因突变的细胞(50:1或10:1)时才能清晰地观察到,而当二者比例为4:1或1:1时,却很少观察到这种现象。难道是正常的细胞群殴了「准癌细胞」?而且绝对是以多胜少啊。


共同培养时,RasV12细胞的红色荧光减少:左中右箭头所指依次表示RasV12细胞、RasV细胞中的红色荧光物质、前两张图片的叠加的结果;上排图片展示的是RasV12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培养的结果,下排图片展示的是RasV12细胞单独培养的结果

继续深入研究发现,红色变少并不是细胞变少了,也不是线粒体变少了,而是线粒体出现了功能障碍,没有开工。直捣「准癌细胞」的能量工厂?这招够厉害。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于是他们又分析,与正常细胞一起培养的「准癌细胞」里面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结果找到了一个叫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的表达增高。已经有研究证明PDK4是破坏线粒体功能的主要蛋白。为了确定是不是PDK4在捣鬼,Fujita教授尝试了使用抑制剂抑制PDK4的活性,也尝试过直接干掉「准癌细胞」内的PDK4基因。结果都能恢复「准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而且能使「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和平相处。

这样一来,正常细胞在「准癌细胞」内做的手脚被Fujita教授发现了。但是正常细胞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个很关键,如果不能知道背后的机制,我们就没办法让正常的细胞帮我们狠狠的揍「准癌细胞」。好在Fujita教授已经在前几年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发现被正常细胞围困的「准癌细胞」表面有大量的EPLIN蛋白,这个蛋白似乎与这个过程有关。于是他们干脆把「准癌细胞」的EPLIN蛋白也干掉了,结果「准癌细胞」也能与正常细胞和平相处了。就这样又找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到了EPLIN蛋白这里问题就有解了,因为Fujita教授早就发现,「准癌细胞」里面EPLIN蛋白的积累是正常细胞分泌的细丝蛋白(filamin)导致的。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解开「癌症上皮防御」的一角。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正常的细胞分泌细丝蛋白,导致携带基因突变的「准癌细胞」产生大量的EPLIN蛋白,EPLIN蛋白又通过各种渠道把PDK4的含量搞高了,结果线粒体功能出现障碍,能量来源出了问题。为了保证自身的能量供应,「准癌细胞」不得不启动其他的能量途径,其中有一个叫糖酵解的,这个过程生产能量特别快,但是产能却特别低。就这样「准癌细胞」不断消耗胞内的糖分,最终在能量的竞争过程中败给了正常细胞。就这样无情地被淘汰了。


阻断细丝蛋白表达后,红色荧光增加(上排图片是细丝蛋白正常表达;下排图片是细丝蛋白表达阻断)

之后,研究人员又构建了能够模拟细胞竞争的小鼠模型,在这种小鼠模型中,他们再次证明了PDK4介导了肠上皮细胞将肿瘤细胞清除体外。Fujita表示:“癌细胞的能量产生途径的变化会抑制或促进癌症的发展,我们应该进一步阐明这一机制以开发抗癌药物、同时还要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看完这个研究,奇点糕心里一直在想:会不会在哪一天科学家能开发出一种药物,我们可以定期服用,刺激正常的细胞给我们的身体做一次大扫除,清除所有的发生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细胞。到那时,我们才可以说是做到了防范于未然。

原始出处:

Kon S, Ishibashi K, Katoh H, et al. Cell competition with normal epithelial cells promotes apical extrusion of transformed cells through metabolic changes[J]. Nature Cell Biology, 2017, 19(5): 530-541.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科学家发现肿瘤细胞通过胞饮方式摄取氨基酸的新机制

哺乳动物各组织发挥其生理功能依赖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我们知道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参与了癌症的病理过程,但是究竟是哪些营养物质支撑了整个恶性肿瘤细胞的高速生长,对此我们知之甚少。 氨基酸是大多数癌细胞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癌细胞可以通过胞饮的方式来摄取细胞外的蛋白质代谢产物作为氨基酸的来源,而这种胞饮方式是胰腺癌细胞的重要营养来源。但是这种胞饮方式的氨基酸营养来源是否能够维持胰腺癌细胞内的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选择及认识上的五大误区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的特有产物,是表示肿瘤存在并反映其一定的生物特性的生化物质。从临床角度出发,主要是指那些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近年来,健康体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部分肿瘤标志物也已列入健康体检的项目中。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却往往不能达到早期诊断肿瘤的目的。误区一: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事实上,除了AFP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PSA、F-PSA及其比

PNAS:上海交大施奇惠研究组等建立稀有肿瘤细胞鉴定新方法

2017年1月3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施奇惠教授研究组、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主任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魏巍教授研究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Genes Dev:徐永镇研究组揭示肿瘤细胞SF3B1突变导致RNA剪接紊乱的分子机制

作为RNA加工过程的关键步骤,RNA剪接的精确性是基因得以正常表达的先决条件之一,RNA剪接异常导致的基因表达紊乱是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发现各类肿瘤细胞中存在多种剪接因子突变,这些突变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RNA剪接,导致下游基因表达异常。SF3B1/Hsh155是早期剪接体组装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出现了较高频率的突变,其中以骨髓发育异常综合征(MDS)和

科学家如何“以毒攻毒”治疗多种人类疾病?

在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新型疗法的道路上,有这么一种奇特的方法,那就是以毒攻毒,当然科学家们也非常擅长使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改善/治疗患者的疾病,比如就有来自里约热内卢的科学家们用一种称作沃巴克氏菌的细菌来感染蚊子,这种细菌能够对携带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起到防疫作用,防止病毒在其体内扩散,从而就成功实现了利用蚊子来对付登革热的目的;当然也有研究人员利用蜗牛毒液来开发速效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npj Pre Oncol:前列腺循环肿瘤细胞免标签分离-涡旋微流体技术

人们对利用非侵入性的"液体活组织检查"来为癌症诊断和检验鉴定生物标记的兴趣日益增加,并且分离遗传材料可预测目标疗法的响应。循环肿瘤细胞(CTCs)涌现出来并作为生物标记,为主要的和转移部位的肿瘤的进化提供了遗传和表型信息。目前,可以利用的CTC分离方法包括免疫亲和性和基于大小的过滤,这些技术关注于高的捕获率,但是纯度很低,并且耗时且需要人工样品制备。这些不足也限制了捕获的CTCs的下游分析。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