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科研人员发现胃癌腹膜转移病变关键驱动基因

2015-10-29 佚名 中国新闻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针对胃癌发生腹膜转移不治之症开展的全基因组与全转录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该研究由朱正纲、于颖彦共同领衔,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及该类病人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发等提供了新依据。 胃癌是威胁生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致死率极高。但长久以来受到病例样本来源、实验模型以及实验手段所限,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缓慢,针对胃癌腹膜转移这一世界性难题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针对胃癌发生腹膜转移不治之症开展的全基因组与全转录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该研究由朱正纲、于颖彦共同领衔,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及该类病人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发等提供了新依据。

胃癌是威胁生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致死率极高。但长久以来受到病例样本来源、实验模型以及实验手段所限,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缓慢,针对胃癌腹膜转移这一世界性难题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对策。

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科研人员与胃癌临床团队合作,将全基因组测序与全转录组测序研究引入到胃癌腹膜转移机制探索当中,发现了第一批从慢性胃炎—胃癌—腹膜转移病变演进过程的关键驱动基因,研究首次为预测腹膜转移及今后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发等提供了新的依据。

同时,此项成果还在第一时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它标志着对于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跨入精准医学时代。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7-05-13 郝某

    我想说,文章都发表了,还可以申请专利吗?

    0

  2. 2015-12-30 xyfg98

    0

相关资讯

非侵入式癌症诊断

新加坡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于非侵入式胃癌检测的方法,利用一种指示癌症存在的mico-RNA,灵敏度超高。 2012年,世界范围内共有820万人死于癌症,这个数字预计2030年翻倍。其实,如果疾病能更早得到诊断,很多癌症死亡病例都可以避免。 为改善癌症检测状况,新加坡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非侵入式的肿瘤诊断方法,其实质是检测在基因表达调节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类非编码RNA分子micro-RNA(miRN

Biochem J:DDB2调控PAQR3影响胃癌转移和增殖

6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Biochemical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研究论文“DDB2 is involved in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AQR3 and regulates tumori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该研究揭示了DDB2通过参与PAQR3的泛素化降解

Cochrane DB Syst Rev: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减小胃癌的发生危险

最新研究显示使用短程药物根除最为常见的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幽门螺杆菌存在三分之二的人群中,是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多数人并没有自觉症状。“该次系统性回顾的发现再次为越来越多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普通人群胃癌的发生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该研究的共同作者 Dr. Paul Moay

J Cell Biol:樊代明院士发现miR-7可抑制胃癌的发展

据发表于Cell Biology 的一项研究表明,Cell Biology miR-7可通过抑制一个关键的信号通道以抑制胃癌的发生,而且这种保护机制可被致癌细菌幽门螺杆菌所损害。因此,发现能够诱导miR-7的药物可因此成为抑制胃癌发展的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称,胃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的癌症,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常在胃癌中表达降低的miR-7可通过抑制特定生长因子受体(IG

Oncology:隐匿性肿瘤细胞是胃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指示灯”

目前,胃癌居于中国各种恶性肿瘤首位,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相关。研究表明,在胃癌(GC)切除术后,无区域淋巴结(LN)转移可作为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预测指标。然而,即便患者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临床上亦可能出现患者胃癌复发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隐匿性肿瘤细胞(OTC)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13年9月

JCO:奥拉帕尼联用紫杉醇治疗胃癌增加总生存率

 胃癌细胞株,尤其是那些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突变(ATM)水平较低的对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奥拉帕尼敏感。ATM是DNA损伤响应的一个关键激活物。目前,胃癌是世界第三大癌症。复发性或转移性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低于20%,目前一线疗法是基于氟尿嘧啶和顺铂联用的化疗,治疗方案比较有限。紫杉醇是在一线治疗失败后被广泛使用的二线药物。单用紫杉醇药效较差,为此研究人员考虑联用奥拉帕尼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