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张忠涛/姚宏伟/何伟阐述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直肠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03-24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提示长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肿瘤明显退缩,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70%的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为局部进展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2024年3月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姚宏伟教授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伟教授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IF=39.3)发表了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PD-1 blockade plus long-course chemo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NECTAR): a multi-center phase 2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示长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肿瘤明显退缩,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图片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占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比例达57.6%,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约70%的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为局部进展期,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国内外指南均推荐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外科手术作为标准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逐渐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在黑色素瘤、肾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免疫治疗敏感型”肿瘤中效果显著;然而,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均属于“免疫治疗不敏感型”肿瘤。研究显示,放疗能够重塑肿瘤的免疫微环境,释放肿瘤新生抗原,促进肿瘤从“免疫治疗不敏感型”向“免疫治疗敏感型”转化,因此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协同抗肿瘤效果,这为直肠癌的传统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基于上述理论, 本研究团队设计了“手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探索性研究方案。为了探索这种新疗法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疗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联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等6个医学中心,于2021年初共同开展了本项前瞻性、II期多中心队列研究(国际临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4911517),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后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是本研究的主要终点目标。

本研究共计筛选5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6例pMMR/MSS患者完成治疗方案),在入组研究后的第1-5周接受长程放疗(50 Gy/25 f),在1-9周接收3周期的卡培他滨口服药化疗(850–1000 mg/m2),在2、5、8周分别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注射治疗,在11-17周之间完成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标本开展详细的病理学检查。每例患者从筛选入组到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历时约6个月的时间,后续所有患者会继续跟踪随访3-5年,以获得长期生存的结果数据。

图片

最终20例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即经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直肠肿瘤全部退缩消失;所有手术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经新辅助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后的肿瘤退缩分级(TRG,按照国际抗癌联盟第8版分级标准)0、1、2、3级比例分别为43.5%、32.6%、19.6%、4.3%。目前的传统新辅助放化疗方案的pCR率约为12%-15%,本研究所采用的新疗法可将该其pCR率提升至原有的3倍左右,大幅降低了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后局部复发风险,并有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这种新疗法的客观缓解率为76.1%,没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

本研究显示,长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肿瘤明显退缩,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推动该治疗方案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提供了基础,旨在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10cm)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保留肛门、保留直肠甚至于免于外科手术的目的,减少治疗的总费用,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4-01762-y

作者:iNatur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今日分享】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

2023版专家共识将会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疗,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点击下载立即产看全部详情。

Eur J Radiol:直肠外血管浸润与双能量CT碘定量之间的关系

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是CT领域的一项先进技术,其中低能量和高能量数据集被用来生成碘定量(IC)、基于材料成分的归一化IC(NIC)、虚拟单色图像(VMI)、电子密度(Rho)和有效原子数。

European Radiology:CT形态特征对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

根据目前的指南,对T1型CRC病例中LNM的预测是根据LNM的组织病理学风险因素,包括深层粘膜下、淋巴血管浸润、组织学等级和肿瘤萌芽,并以二分法进行评估。

European Radiology:MRI序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硬膜外血管侵犯(EMVI)是指肿瘤细胞在直肠壁固有肌层之外,在受肿瘤影响部位的静脉内生长。EMVI可促进肿瘤沿血管扩散,是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率(OS)下降的独立风险因素。

认识这两个解剖结构,在诊断直肠癌中意义更大

直肠系膜指盆筋膜脏层包绕的直肠周围所有的脂肪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组织。直肠系膜自上而下先是逐渐增宽。

Radiology:MRI深度学习模型在直肠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技术,有望克服以上这些问题。在计算机ViT领域基于变换器的模型在21000幅自然图像上进行预先训练,在许多任务上取得了最先进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