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Nat Genetics:75个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新位点被发现

2017-10-24 佚名 Nature自然科研

本周《自然》和《自然-遗传学》发表两篇论文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65 new breast cancer risk loci和Identification of ten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estrogen-receptor-negative breast cancer介绍了与乳腺癌风险上升相关的遗传变异。人们

本周《自然》和《自然-遗传学》发表两篇论文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65 new breast cancer risk loci和Identification of ten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estrogen-receptor-negative breast cancer介绍了与乳腺癌风险上升相关的遗传变异。人们希望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收集成千上万的个体数据进行研究)能够改进该疾病的筛选、早期检测和治疗。

乳腺癌风险受遗传影响,虽然之前已知105个遗传区域与乳腺癌相关,但是它们对于患病风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可知。英国剑桥大学的Douglas Easton及同事采用一种新型靶向基因型分型阵列,比对了乳腺癌女性和未患乳腺癌女性的基因组,鉴定出了65个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新遗传区域。《自然》论文报告称,整体而言,它们可以解释18%的家族性乳腺癌相对风险。

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乳腺癌风险的关联性。
在《自然-遗传学》论文中,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癌症协会的Roger Milne及同事重点研究的是乳腺癌的一个特别亚型,他们比对了雌激素受体阴性肿瘤女性、BRCA1易感基因携带者和对照组被试的基因组,鉴定出了10个与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风险相关的新位点。加上之前已报告的位点,它们共同可以解释该乳腺癌16%的家族性风险。他们还发现,BRCA1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风险和普通群体的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风险之间存在强关联。

原始出处:
[1]Kyriaki Michailidou, Sara Lindstrm, Joe Dennis, et al.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65 new breast cancer risk loci.Nature (2017) 23 October 2017 .doi:10.1038/nature24284
[2]Roger L Milne, Karoline B Kuchenbaecker, Kyriaki Michailidou, et al.Identification of ten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estrogen-receptor-negative breast cancer.Nature Genetics (2017)23 October 2017  doi:10.1038/ng.378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徐兵河教授: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加减法策略

近年来,乳腺癌治疗手段的逐渐增加及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大大降低了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率,但也无可避免的带来了“过度治疗”这个新问题。于是,人们开始了乳腺癌治疗领域More or Less的探索,力求给患者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10月21日,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的年度回顾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发表了“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的精彩报告,通过乳腺癌近期研究进展的盘点和解读,

乳腺癌化疗精准之路,真实世界研究指明前进方向!

十六世纪,埃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癌症病例——乳腺癌,一场与肿瘤对抗的大幕就此揭开。1942年,随着第一个抗肿瘤药物氮芥的发现,肿瘤内科治疗拉开了序幕。上世纪90年代起,紫杉类药物的卓越效果,奠定了辅助化疗的基石地位。近年来,随着内分泌靶向和免疫精准治疗的发展,乳腺癌的治愈不再遥不可及。10月21日,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以《鉴往知来——从中国临

[上海乳房重建论坛]厉红元教授:乳房重建,续写乳腺癌患者的美丽人生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在肿瘤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乳房重建,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重拾生活自信心。2017年10月19日,“第九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成功举办。会议期间,《肿瘤了望》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厉红元教授,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重建如何实现安全与美观兼得。

[SIBCS2017]柳光宇教授:“三阴”并非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禁忌

与老百姓谈癌色变相仿,论及三阴性乳腺癌时,乳腺科医生的心弦也会为之绷紧。第十二届上海乳腺癌论坛中也就三阴乳腺癌的保乳治疗和化疗等问题展开专场讨论。《肿瘤了望》采访了主持该讨论会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柳光宇教授,就此问题再做阐述。

吴炅教授:在协作中完成乳腺癌乳房重建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正不断凸显。中国乳腺癌诊治领域的专家正不懈努力地推广和提高乳腺癌乳房重建技术。2017年10月18~19日,第九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成功举办。《肿瘤了望》特邀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对中国乳腺癌乳房重建现状及未来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张敬杰教授: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血管风险的有效管理

乳腺癌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我国女性多在45~55岁之间自然绝经,45岁以上乳腺癌在我国占所有乳腺癌的三分之二。因此,国内超过半数的乳腺癌患者在发病时已处于围绝经期或绝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