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孙广滨教授领衔项目分获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

2016-04-19 华山医院 华山医院

喜讯: 4月18日下午,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隆重召开,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等领导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教授领衔项目《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孙广滨教授领衔项目《喉部前联合病变的外科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荣获上海市





喜讯:

4月18日下午,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隆重召开,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等领导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教授领衔项目《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孙广滨教授领衔项目《喉部前联合病变的外科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受隆重表彰。

项目介介绍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完成人:毛颖,朱巍,陈亮,顾宇翔,徐斌,朱凤平,宋剑平,李培良,史之峰,岳琪,倪伟,廖煜君,江汉强,周良辅


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难治性疾病。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同时,脑血管病也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 40%。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外科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区域间医学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很多具有手术治疗指征的脑血管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大大降低了该类疾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复杂脑血管病无法通过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救治,成为了良性的脑血管病中的“绝症”!如何挽救这部分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手术治疗中的技术难点,也是作为国内神经外科领域顶尖学科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毛颖教授领衔的项目组通过采纳国际领先的无创优化血流分析 (NOVA) 计算机流体力学(CFD)等新技术精准分析手术前后的精细脑血流变化,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大胆开创新型脑血流重建手术,进一步改良、稳定已有术式,将病死率高达68%-85%的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变为“可治”,手术优良率为96%。已成为目前国际标准术式,研究成果由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进行推广应用;同时,项目组革新颅内外搭桥技术治疗烟雾病,使其取得更为迅速且持久的脑血流改善,手术治疗后的脑出血风险能够降低至1.87%/人/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难治性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其疗效结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组的研究成果至今共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8篇,SCI收录19篇(国际神经外科三大权威杂志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surgery、World Neurosurgery均有收录);项目组举办全国颅内外搭桥学习班12届,被全国200多家三级医院神经外科推广应用于数千例脑血管病变的治疗。

项目创新点

1、基于NOVA和CFD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首次采用CFD技术定量分析移植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分析结果用于选择最佳的血管重建方案;应用CFD技术研究脑血流重建术后颈内动脉、颞浅动脉的压力与流量变化,阐明脑血流重建术降低烟雾病出血率的机理;应用3.0T iMRI术中实时评估重建血管的通畅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够在超早期即发现血流灌注异常,早期预测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2、创立血管重建技术治疗难治性动脉瘤

首次通过移植桡动脉进行颅内外血管的重建,成功旷置载瘤动脉,重建脑血流循环,将病死率高达68%-85%的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变为“可治”,手术优良率为96%。该治疗方案已成为国际标准术式,研究成果已由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进行推广应用。

3、革新颅内外搭桥技术治疗烟雾病

通过比较可能导致反复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烟雾病的各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缺点,采用以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为主的直接血管重建术和以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为主的间接血管重建术,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术式,该手术方案能够取得更为迅速且持久的脑血流改善。长期随访证实手术治疗后的脑出血风险能够降低至1.87%/人/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喉部前联合病变的外科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完成人:孙广滨,赵霞,崔西栋,张娅,孙娜,严文洪,许晨婕



喉部前联合病变,包括喉部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和喉癌,前两种因引起难治性声嘶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喉癌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甚至导致病人最终死亡。喉癌的发生与吸烟、酗酒、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最多见于50-70岁,男性高于女性,近年来,发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喉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空气污染重的重工业城市高于污染轻的轻工业城市。

喉部前联合病变是临床处理的一个难点,如暴露困难无法切除干净,两侧距离靠近容易黏连,甚至引起喉狭窄等。孙广滨教授领衔的团队在过去15年中应用激光及显微缝合等微创手术技术治疗喉部病变(包括喉部良恶性及癌前病变)3000余例,其中涉及前联合的有508例,基本解决了暴露困难时病变的切除问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后认为:该项目综合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具有新颖性,且项目研究成果对开展喉部前联合病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喉部前联合疾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12 篇,共引用92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 项。在国际会议学术交流3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15 次,其中7次主题发言。研究成果连续4年列入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教学内容,通过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将该项技术向上海、浙江两地7家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项目创新点

1、对于临床中经常遇到的病人前联合暴露困难情况,课题组发明了三项专利技术,涉及前联合暴露相关的手术器械的研发和应用,基本解决了暴露困难时病变的切除问题。

2、前联合处恶性病灶一直被视为激光治疗早期喉癌的“禁区”,项目组通过动物实验创新性的提出“前联合开窗”技术,通过自行设计专利实现技术上的可行性,解决手术范围的不足。同时,以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喉癌切缘,对累及前联合的肿瘤其前缘安全切除范围提出建设性意见。

3、对于前联合术后粘连及狭窄难题,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技术喉显微缝合解决,并创新性地探索以丝素蛋白涂层钛网作为支撑材料预防呼吸道粘连及狭窄的研究。

4、开展了嗓音疾病的发声训练和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并初步探讨了前联合病变术后嗓音改变和发生训练的难点,对进一步开展嗓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华山医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6-09-23 ylzr123

    好文,从这里学习了好多新知识,新信息。赞了!

    0

  2. 2016-09-11 doctorJiangchao

    继续关注

    0

  3. 2016-09-11 doctorJiangchao

    继续学习

    0

  4. 2016-04-19 王新春

    好牛了!你们辛苦啊!

    0

相关资讯

国庆长假,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人山人海,堪比华山

    国庆长假未结束,上海华山医院首日出门诊,便人山人海。晚上东方卫视新闻报道华山医院皮肤科人山人海,有人接受采访说已经等了2个小时,前面还有1000多个人等着看病。而且,很多看病的患者都来自外地,记者叹到华山医院堪比华山!     据悉,今天仅皮肤科普通门诊挂号量就达到4119人,专家号413人。皮肤科共派出30余位医生,开足全部诊

多巴治疗下的创意涌动:换个角度看帕金森病

近年来有多个研究报道称,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巴治疗后,其艺术创造力剧增[1]。Achinoam Faust-Socher等将其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创造力的文章于2014年发表在ANN NEUROL杂志上,并探讨了这种创造力是否与冲动控制障碍一样是多巴治疗的并发症[2]。 他们对27例接受多巴受体激动剂和/或左旋多巴治疗的右利手帕金森病患者和27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认知、

你在儿童医院的病房里向我怒吼,我的亲人正在华山医院接受抢救

每个医生都有故事,大都只能埋在深深的心底,不愿与家人道,也不想与外人说2007年,我还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的病房轮科,当时是在消化内科的病房。那时,我患了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出了问题,每月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发热,反复血尿正准备肾穿活检,颅内占位正待进一步检查......可是,我不敢将自己的健康状况与家人(甚至同学朋友)说——因为,我的一位正值盛年的亲人,8年间,因“脊索瘤”辗转于各大医院和知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