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抗病毒治疗可防止肝移植导致的丙肝病毒再感染

2017-01-13 佚名 生物谷

2017年1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一项西北医学院的2期临床试验,感染丙肝病毒的病人如果在进行肝移植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那么产生持久的抗病毒反应的几率很高。医学部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教授Josh Levitsky博士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这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可能防止这些病人再次感染的有效途径


根据一项西北医学院的2期临床试验,感染丙肝病毒的病人如果在进行肝移植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那么产生持久的抗病毒反应的几率很高。医学部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教授Josh Levitsky博士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这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可能防止这些病人再次感染的有效途径。

血源性感染丙肝病毒(HCV)会造成严重肝损伤,因此HCV相关的肝硬化是目前导致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的病人肝脏移植后都可能再次感染,因此移植成功率很低。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医生在感染HCV的病人进行肝移植的同一天给他们进行了一次抗病毒药物ledipasvir-sofosbuvir的治疗,移植后4周里每天都使用一次该药物。4周后,88%的病人都产生了持久的抗病毒反应,这就意味着病毒被清除。

尽管已经有研究表明像ledipasvir-sofosbuvir这样的抗病毒药物有防止再次感染HCV的效果,但是这是首个探索该类药物是否可以预防肝移植后再感染HCV的研究。

“通过改进这种方式也许还可以用于预防其他器官移植过程中发生的HCV感染。”Levitsky博士说道。

原始出处:

Levitsky J, Verna EC, O'Leary JG, Bzowej NH, Moonka DK, Hyland RH, Arterburn S, Dvory-Sobol H, Brainard DM, McHutchison JG, Terrault NA.Perioperative Ledipasvir-Sofosbuvir for HCV in Liver-Transplant Recipients.N Engl J Med. 2016 Nov 24;375(21):2106-2108.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7-01-19 1debbfffm06(暂无匿称)

    学习了,十分感谢

    0

  2. 2017-01-15 yahu
  3. 2017-01-15 ylzr123

    收藏了,好文,值得点赞,值得收藏,值得推荐

    0

相关资讯

PLoS One:抗病毒蛋白的高表达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PLoS One:抗病毒蛋白的高表达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先前的研究表明几种可溶性小分子可通过增强特定的细胞在HIV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抑制其复制增殖,且无需清除感染的细胞。然而,目前为止这些抗病毒小分子是如何在抗HIV感染及控制HIV复制中发挥作用的尚未清楚。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两类人群: i) 58名HIV感染血清检查HIV阴性的个体(HESNs)及59名健康对照者(HCs); ii)13名HI

生物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更加快速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开发

在科学家们加速研究治疗诸如寨卡病毒新型疗法的同时,近日,来自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California NanoSystems Institut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出了一种高准确率及高效的DNA筛选系统;为了开发出抵御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研究者们就需要知晓病毒感染健康细胞的机制,而这些潜在的机制或许就是开发新型药物的靶点。为了确定病毒感染的机制或靶点,科学家们就需要对

Hepatology:直接抗病毒治疗HCV相关混合冷球蛋白血症是有效和安全的

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混合冷球蛋白血症(MC)血管炎会阻碍根除病毒的脚步,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的常规治疗可以达到近40%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研究者对44名HCV相关MC患者,根据最新的指导方针量身定制,索非布韦直接抗病毒(DAA)治疗,前瞻性的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期间有2名MC患者演变成惰性淋巴瘤伴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所有患者在治疗12周(SVR12)和24周后

科学家或将开发出新型的抗病毒疗法

图片来源:www.phys.org 来自美国莱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的研究者近日通过研究揭示了奥赛病毒(Orsay virus)感染特殊线虫的分子机制,他们希望通过研究可以阐明该病毒感染动物肠道的通用机制,从而帮助开发治疗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 研究者获得的这项为期5年125万美元的资助将帮助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奥赛病毒,这种病毒是唯一可以感染秀丽隐杆线虫的病毒,而秀丽隐杆线

Aliment Pharmacol Ther:直接抗病毒治疗老年HCV感染患者

背景:直接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已被忽视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包括不能进行基于干扰素(IFN)治疗的老年患者。 目的:研究对象为来自大型真实世界队列中的≥65岁老年HCV感染患者,非IFN治疗,评估直接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耐受性和潜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DDIs)。 方法:研究纳入了541名患者,进行不同组合的直接抗病毒治疗:基因1型和4型患者:雷迪帕韦/索非布韦±利巴

曹雪涛院士、陈涛涌教授《Science》子刊发表免疫学研究成果

导读: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在病毒感染后,酪氨酸激酶Src可促进激酶TBK1的磷酸化,以帮助I型干扰素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3日的Science子刊《Science Signaling》。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及第二军医大学的陈涛涌(Taoyong Che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