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带来治愈希望的新技术

2015-12-02 MedSci MedSci原创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从2011年开始,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都一直是Getting to Zero——零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而今年,联合国会员国也提出了更新应对艾滋病的目标,即在2030年前结束艾滋病流行。 这也就是说“结束艾滋病”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虽然我们身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从2011年开始,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都一直是Getting to Zero——零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而今年,联合国会员国也提出了更新应对艾滋病的目标,即在2030年前结束艾滋病流行。

这也就是说“结束艾滋病”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虽然我们身边不断有媒体报道艾滋病例的增多,但是从大数据上来看,艾滋病患者确实越来越多的得到救助——据统计,2000年后由于艾滋病引发的死亡率降低了42%,新感染者减少了35%。同时今年6月,古巴成为世界上首个被世卫组织认证已消除艾滋病毒和梅毒母婴传播的国家。

这些成果归功于各国不懈的努力,当然也包括科研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是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此前艾滋病治疗出现过多种治疗方法,如鸡尾酒疗法,局部抗微生物疗法,HIV感染前后疗法等,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作为艾滋病预防措施的一种补偿措施出现的,有多项实验表明,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毒携带者在发现感染后立即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可将病毒传染给不带病毒性伙伴的风险减少96%。

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的原理在于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并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2013年Science杂志发布了两篇文章,公布了由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操刀完成的,关于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发现,研究指出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超出预期,为此所付出的巨大资金投入是值得的。

之前由于ART治疗的花费,人均为为500-900美元,较高,因此扩大这种治疗规模是否合理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而这些研究表明在进行了八年的治疗后,非洲一地区有约10万人的成人预期寿命发生了改变,而且这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生存的收益是治疗成本的26倍还要多。

然而时隔一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利用ART疗法被治愈的一个婴儿,看似一度受到抑制的HIV病毒又反弹了。

这名婴儿的母亲是一名HIV阳性患者,她在怀孕期间一直未接受过抗逆转录药物治疗。医生在婴儿出生大约30个小时后开始治疗她,但她的家庭在她18个月时终止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停药后的27个月里,她的血液中没有任何的病毒迹象。但一年后她的体内病毒反弹,HIV测试结果呈现阳性,病毒序列与两年前从女孩母亲那里取得的病毒序列相匹配。

不过这也为全球的科学家们提供了早期HIV控制的许多信息,专家们认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虽然不能治愈HIV感染,但如果在初次感染期间尽早开始,就能在noncontrollers中引起HIV感染的治疗后控制(post-treatment control,PTC)。这些治疗后的控制者表现出与ECs非常相似的病毒抑制,甚至在暂停ART治疗多年以后。

CRISPR/Cas9基因剪辑技术

CRISPR/Cas9基因剪辑技术因简便、价廉、多功能和高效率,被誉为“基因组编辑的魔术手术刀”,已经被用于了多个领域的研究。一些学者也将这种技术用于艾滋病基础研究和治疗。而去年美国坦普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首次利用CRISPR成功地从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了潜在HIV-1病毒(深圳医生尝试基因编辑治艾滋 获1289万课题经费)。

他们将一种由两部分组成的HIV-1编辑器,放置在防止感染的细菌防御系统上。为了防止gRNA与病人的任何其他基因组合,研究人员选择了一个从来没有在人类DNA出现过的核苷酸序列,来防止脱靶和细胞DNA的后继损害。当使用这一分子工具时,核酸酶和gRNA可以共同追踪病毒基因并切除HIV-1的DNA。

研究结果表明,HIV-1编辑器在几种能感染HIV-1病毒的细胞上均成功地根除了潜在的艾滋病病毒,这些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

2015年,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定制CRISPR系统,开发出了一些与HIV病毒上独特位点结合的向导RNA。为了让这一系统能够对HIV感染的免疫细胞起作用,他们加入了CRISPR、向导RNAs和其他一些需要的分子,发现CRISPR成功地切割了HIV基因的正确位点,失活了这一病毒。这使得高达72%的细胞完全清除了这一病毒。CRISPR不仅在病毒开始感染细胞时切断了释放的病毒拷贝,也切碎了隐藏潜伏在细胞DNA内的HIV。

国内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如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借助于CRISPR/cas9对CXCR4进行基因组编辑可赋予细胞对HIV-1感染的抵抗力;吉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工程设计的CRISPR Csy4 RNA内切核糖核酸酶,来抑制HIV-1病毒感染吉林大学用CRISPR抑制HIV感染。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如Scripps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基于基因疗法的强力新药可阻止艾滋病病毒各种已知毒株的感染,这一成果为研制有效、通用的艾滋病疫苗带来希望。

显然,这些新技术都存在着其优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不断的努力,我们朝前走一步,HIV就要退后一步,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就可以像终结天花一样终结艾滋病……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5-12-27 hixiaoluo

    好文章,值得收藏

    0

  2. 2015-12-27 hixiaoluo

    好文章,值得收藏

    0

  3. 2015-12-04 老段

    不知道是利还是弊

    0

相关资讯

新型艾滋病疫苗首次进行人体试验

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的试验将在美国进行,该疫苗由Robert Gallo在过去15年中研发而成,而他正是1984年首次证明HIV会引发艾滋病的科学家。试验一阶段将包含60名志愿者,他们将仅仅测试一下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反应,因此我们暂时无法得知它是否比过去30年来进行试验的其他100多种艾滋病疫苗有效。然而目前为止,在猴子身上进行的大量测试的结果是乐观的。尽管过去曾有一些富有前景的疫苗,但艾滋病的挑战

现代中医药为艾滋病治疗注入新活力

日前,在云南腾冲市召开的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会上,昆明市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得到省中医药管理局充分肯定,荣获全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2014年度优秀组织和优秀工作两项奖项。 昆明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陈昕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和西医有很多不同,医生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后,要通过中医传统的诊脉、观色等方式,判断病人的体质。中医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除了运

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

今天,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2014年,全国15至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为1.5万多人。今年1到10月,该年龄段有1.4万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感染的青少年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他担忧地说:“青少年受到艾滋病病毒的威胁越来越大。”“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按照吴尊

为什么艾滋病毒总在花季少年中肆虐?

在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由淡蓝公益、Blued、中国好声音主办的“青春零艾滋”世界艾滋病日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以青年+社区为目标群体,希望通过宣传活动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直达易感人群。近年来,艾滋病感染群体中的青年感染者比例骤然上升,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10月份,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平均涨幅上升到了49%。是什么原因让艾滋病毒在这群花季少年中肆虐?如何对这些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就显得迫

世卫组织:关于艾滋病/HIV的实况报道

重要事实HIV依然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大问题,到目前为止HIV已剥夺了3400多万人的性命。2014年,全球范围内HIV相关原因所致的死亡人数达120万。至2014年底,全球的HIV病毒感染者将近有3690万;2014年,全球范围内HIV新感染患者达200万。撒哈拉以南非洲是HIV感染最严重的地区,2014年该地区有2580万HIV病毒感染者;此外,全球所有的HIV新感染患者,有将近70%来

疾控中心:艾滋病常见问题解答

艾滋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艾滋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发生未保护的性交(阴道交或肛交)和口交;输入受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共用受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头、针具或其他锐器等途径传播。还可通过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间传播给婴儿。艾滋病毒感染者多长时间发展为艾滋病患者?由艾滋病毒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患者的时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果没有获得相应的治疗,大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5-10年内出现艾滋病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