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抑制剂Imbruvica联合化疗未通过III期转移性胰腺癌试验

2019-01-25 MedSci MedSci原创

AbbVie的Imbruvica(依鲁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晚期试验未能达到其主要终点。

AbbVie的Imbruvica(依鲁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晚期试验未能达到其主要终点。

转移性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且难以治疗的实体瘤,目前主要用化学疗法进行治疗。

Imbruvica作用机制是阻断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作用。该药物自2013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已经获FDA批准用于治疗五种B细胞血癌以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共计已经用于9项FDA批准的适应症,使其成为一线的BTK抑制剂。

Phase RESOLVE III试验评估了Imbruvica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吉西他滨作为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211人接受了Imbruvica联合治疗,213人接受了安慰剂与紫杉醇+吉西他滨的联合治疗。

不幸的是,这个随机、多中心、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未达到其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总生存期(OS)益处的主要终点。

AbbVie公司Pharmacyclics LLC的临床科学负责人Danelle James说:"我们将继续评估Imbruvica作为单独或联合用药用于其他癌症治疗的潜力。"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赵心明:双特异性靶向胰腺癌的双模态分子影像学研究

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绝大多数患者因目前尚难以早期发现胰腺癌的微小病灶,或对发现的病灶难以明确诊断其为胰腺癌,丧失了治疗最佳时机。微小胰腺癌瘤体直径小于1cm,无淋巴结转移和局部侵犯,行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可达100%。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早期微小胰腺癌将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将会有效降低胰腺癌的病死率,对胰腺癌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胰腺癌诊治的探索之路

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其低生存率的状况在近40年中没有显着变化。在西方,胰腺癌位于癌症死亡的第四位,研究预测未来十年内它将成为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

NEJM:术后胰腺癌大突破,总生存延长近20个月!

研究认为,氟尿嘧啶、亮氨酸、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方案,较吉西他滨可显著延长胰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丨CT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 属于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部分病变可表现为局灶性肿块( 约50%) ,且常引起主胰管和胆管的不均匀狭窄和继发的扩张,导致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困难。而二者的治疗和预后完全不同,前者不需要手术治疗,只要内科激素治疗即可,准确诊断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AIP的诊断标准包括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组织学、胰腺外脏器累、激素治疗后的反应。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2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13位和第7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1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加,2015年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9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中

NEJM:胰腺癌辅助治疗:FOLFIRINOX方案pk吉西他滨

2018年12月,法国和加拿大学者发表在《N Engl J Med》的一项研究,考察了吉西他滨相比,化疗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FOLFIRINOX)或吉西他滨作为胰腺癌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