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 科学家发现乙肝病毒免疫新机制

2015-01-22 佚名 生物谷

乙型肝炎是中国人群中高发的一类传染型疾病,乙肝会导致肝功能障碍,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引起乙肝的是一种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宿主对外援病原体的入侵具有一系列的抵抗机制。对于病毒来说,其携带的DNA或RNA分子能够被细胞内部的各类感受器分子识别(如病毒5' 磷酸化或双链RNA可以被RIG-I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

乙型肝炎是中国人群中高发的一类传染型疾病,乙肝会导致肝功能障碍,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引起乙肝的是一种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宿主对外援病原体的入侵具有一系列的抵抗机制。对于病毒来说,其携带的DNA或RNA分子能够被细胞内部的各类感受器分子识别(如病毒5' 磷酸化或双链RNA可以被RIG-I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分子识别),通过下游一系列的信号传递机制,产生大量I型及III型干扰素,起到杀伤病毒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HBV的免疫机制研究还不是很清楚。之前的研究发现:对于HBV的感染,宿主产生的I型干扰素远不如HCV(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最近,日本北海道大学遗传医学研究所的Akinori Takaoka课题组在《immunity》杂志发表了他们对于宿主抵抗HBV感染机制的最近研究成果。

首先他们向人肝细胞系中转染HBV基因组,并对随后细胞各类干扰素的表达情况做了检测。结果显示:干细胞产生极少的I型干扰素,但能够产生明显的III型干扰素(IFN-λ)。另外,干扰素的产生受到病毒复制的影响:通过药物处理人为地将病毒复制能力抑制住将不会看到INF-λ的产生。

之后作者对哪一类感受器分子介导了INF-λ的产生做了研究。他们通过RNAi的手段分别将细胞内已知的感受病毒DNA或RNA的感受器分子进行抑制。结果显示,只有当RIG-I被抑制时,病毒基因组转染导致的INF-λ爆发才能得到抑制。同样,作者人为抑制了RIG-I下游已知的信号传导分子(TRIM25,MAVS,TBK,IRF-3),发现III型干扰素的产生同样受到了影响。说明RIG-1是这一信号传递过程的关键分子。

那么RIG-I是如何感受到病毒的存在的呢?之前的研究证明RIG-I能够识别DNA以及RNA,作者希望了解在HBV的感染中,RIG-I的识别对象DNA还是RNA。因此,作者纯化了HBV感染后的肝脏细胞的核酸组织(其中含有病毒核酸),分别用DNA酶与RNA酶进行消化,随后将核酸组织刺激肝脏细胞。结果显示:当经过RNA酶消化后,肝脏细胞产生INF-λ的能力下降了,暗示了RNA可能是RIG-I的配体。 已知HBV是一类DNA病毒(即遗传物质为DNA),其DNA的复制需要依赖于一个中间体RNA完成。作者针对HBV转录生成的各类RNA均设计了siRNA进行干扰,结果显示:siRNA处理后的病毒感染不再引起肝脏细胞表达INF-λ。作者通过突变分析发现:HBV复制过程中产生的3.5 kb的pregenomic RNA(pgRNA),特别是其5'端的序列,对于RIG-I的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后的体外生化试验也完美地证明了RIG-I与HBV pgRNA 的5'端具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最后,作者通过生化实验发现RIG-I能够同时结合pgRNA以及病毒本身的聚合酶(主导DNA的复制)。功能检测发现这种结合方式有效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综上,这项研究发现RIG-I是响应HBV入侵的信号感受器,可以通过经典的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激活INF-λ的表达;此外,RIG-I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pgRNA以及聚合酶,从而抑制其复制。

原始出处

Seiichi Sato, Kai Li, Takeshi Kameyama, Takaya Hayashi, Yuji Ishida, Shuko Murakami,The RNA Sensor RIG-I Dually Functions as an Innate Sensor and Direct Antiviral Factor for Hepatitis B Virus.Immunity.2014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6-03-14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继续研究

    0

  2. 2016-03-14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继续研究

    0

  3. 2016-03-14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继续研究

    0

  4. 2016-03-14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继续研究

    0

  5. 2016-03-14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继续研究

    0

相关资讯

J. Virol.:microRNA-146a参与乙肝病毒感染中T细胞免疫应答与耐受

T细胞免疫,特别是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在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和清除病毒中发挥核心作用,在慢性乙肝感染中,高浓度的病毒抗原长期作用是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和特异性T细胞耗竭的直接原因,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直接导致病毒持续性感染和病毒难以清除。但长期以来,乙肝慢性感染中T细胞抗病毒功能缺陷与免疫耐受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这阻碍了进一步设计有效的针对性免疫治疗方案和药物。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课题组研究发现

JCO:曹广文等发现核苷/核苷类似物可改善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

研究要点: 1.旨在研究核苷/核苷类似物治疗对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两阶段纵向研究,第一阶段针对非随机干预队列评估NA治疗对接受手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第二阶段为随机临床试验,旨在验证第一阶段结果。 3.核苷/核苷类似物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肝脏功能,降低HBV-HCC复发率并改善术后患者生存。 4.邻近部位肝组织的Ct-HBx表达水平可作为抗病毒治

Hepatology:阿德福韦或引起耐药乙肝病毒准种变化

长期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会使病人出现耐药而导致病毒反跳或者应答不佳,而耐药病毒的具体演变过程至今仍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来自法国巴黎大学的Christophe Rodriguez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9月的《Hepatology》上。研究发现,对于阿德福韦治疗失败的病人,其治疗过程中准种演变非常复杂且具有个体差异,而拉米夫定能部分抑制耐阿德福韦菌种的适应性。【原文下载】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病率、致病机制和预防

对于要经历化疗的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来说,HBV在免疫抑制的肿瘤病人中的重激活是一个临床难题。因为HBV的重激活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肝脏损伤,而且会中断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 来自意大利贝尔加莫的肿瘤学和血液学中心的M. Mandalà教授对免疫抑制的肿瘤病人中HBV的再激活的发病率,致病机制以及临床处理进行了综述。该综述还评价了主要的预防措施的意义。该综述发表在2013年7月的Criti

EASL 2014:NUCs与IFN联合序贯治疗提高慢乙肝病毒学应答率

该研究来自中国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研究组。该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核苷类似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序贯联合治疗既往长期NUC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的效果。 既往接受至少两年的NUCs治疗未实现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的192例慢乙肝患者,接受48周的PEG-IFN序贯联合NUCs治疗或NUCs单药治疗。在上述患者中,83例患者采用联合治疗,109例患者采用NUCs单药治疗。所有患者进一

Cancer Cell:揭秘乙肝病毒诱导肝癌之谜

肝细胞肝癌是少数几种可以直接由病毒(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诱发的恶性肿瘤,目前肝细胞肝癌的首要诱因是HBV。HBV引起肝癌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种:(1) 病毒蛋白HBx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刺激其增殖能力;(2) 长期HBV感染刺激宿主免疫反应,逐渐发生肝脏炎症、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发生;(3) HBV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中,融合后直接促进肝癌发生。HBV插入融合至宿主基因的学说早在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