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硫唑嘌呤联合视黄酸治疗侵袭性神经母细胞瘤

2017-08-10 佚名 来宝网

一个物质的组合可以影响肿瘤DNA的化学修饰,并使肿瘤分化为无害的神经细胞,可以代表一种治疗侵袭性神经母细胞瘤的新方法。用小鼠进行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能显着抑制肿瘤的生长,这种新方法已被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也质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它可能导致神经母细胞瘤儿童的潜在有害错误治疗的假说。

一个物质的组合可以影响肿瘤DNA的化学修饰,并使肿瘤分化为无害的神经细胞,可以代表一种治疗侵袭性神经母细胞瘤的新方法。用小鼠进行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能显着抑制肿瘤的生长,这种新方法已被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也质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它可能导致神经母细胞瘤儿童的潜在有害错误治疗的假说。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影响儿童周围神经系统的肿瘤疾病,且有不同的侧面。这些肿瘤中的很多会自然消失,其他一些则对治疗反应良好。然而,有些类型的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侵袭性,且在许多情况下,对治疗没有反应。这些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因此需要对新的和有效的实质性治疗方法。

肿瘤生长的显着抑制

在研究期间,研究人员用硫唑嘌呤(AZA)治疗小鼠,硫唑嘌呤能从癌细胞的DNA中阻断和清除甲基,旨在激活与神经母细胞瘤发生拮抗的基因。硫唑嘌呤联合视黄酸治疗。视黄酸能够使某些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变成无害的神经细胞。

硫唑嘌呤和视黄酸(RA)单独使用都不能抑制高危肿瘤的生长,但联合治疗显着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

治疗还诱导的一种名为HIF2α的因子的表达,所以研究人员还测试了与HIF2α抑制剂的联合治疗。这种抑制剂已被提议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一种替代治疗,因为HIF2α蛋白被认为能够耦合更具有侵袭性的神经母细胞瘤。目前正在进行HIF2α抑制剂是对其他肿瘤疾病治疗的临床试验。
“有趣的是,AZA和RA联合治疗效果被HIF2α抑制剂拮抗。”另外,大量的病人数据的分析表明,HIF2α蛋白不耦合侵袭性神经母细胞瘤,但是和降低风险及改善患者的生存相关。

与HIF2α相关的潜在有害的错误治疗

在应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之前,HIF2α抑制剂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除了展示一个新的潜在的治疗,我们研究的一个假设还发现了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潜在有害的错误治疗。因此,这个研究对于今后的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原始出处:
Westerlund I, Shi Y, Toskas K, et al.Combined epigenetic and differentiation-based treatment inhibits neuroblastoma tumor growth and links HIF2α to tumor suppression.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7 Jul 25;114(30):E6137-E6146. doi: 10.1073/pnas.1700655114. Epub 2017 Jul 10.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8-01-27 drwjr
  2. 2017-08-11 明天会更好!

    谢谢分享,学习了很好!

    0

相关资讯

综述:神经精神性狼疮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总体发病率为1:2000。男女比例为1:9,育龄期女性多见。SLE累及肺,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时更为严重,且为主要死因。SLE的神经精神症状是SLE的主要临床表现而非并发症。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发病率为21%到95%。其预后高度可变,预后差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 没有规范的标准和定义;2 没有使用确定的标准评价

NEJM:利妥昔单抗与硫唑嘌呤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维持治疗中的效疗效对比

研究背景: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及Churg-Strauss综合征(即嗜酸性粒细胞性GPA,EGPA)。该病患者常有不规则发热、疲乏、关节肌肉疼痛和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诱导缓解、持续缓解以及复发的治疗。诱导缓解力求达到完全缓解,维持治疗的目标则为长期控制复发。在进行上述治

Liver Int:临床综述:克罗恩病面面观

克罗恩病是一种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的慢性、炎性、免疫性疾病,患者涉及所有年龄段,以青年人为高发人群,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及体重减轻,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多方面的护理,尤其是初级护理,可减少复发,防止长期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英国爱丁堡西方总医院遗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分子医学中心胃肠病学组的Ian D R Arnott学者及其同事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治疗及长期护理等事项进行了归纳总

炎症性肠病诊治百年演变

一、IBD的历史溯源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Mountain Sinai医院的外科医生Burrill Bernard Crohn (1884-1983,图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一类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患者,他们的回肠末端均明显增厚,将其切除后行病理检查时,可发现这些组织都具有呈亚急性或慢性的坏死性、瘢痕性炎性反应。 Crohn医生对这14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了总结,其结果

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硫唑嘌呤vs吗替麦考酚酯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内脏损害,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SLE的预后。2016年3月发表在Ann Rheum Dis的一项由比利时、英、法等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比较了硫唑嘌呤和吗替麦考酚酯作为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的MAINTAIN肾炎试验的长期随访数据。 本研究通过比较硫唑嘌呤(AZA)和吗替麦考酚酯(MMF)作为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的MAINTAIN肾炎试验的10年的随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