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援鄂医疗队亲历江城“解封”:武汉的春天终于来了
2020-04-09 何利权 通讯员 薛晓慧 整理 澎湃新闻
“封城”76天的武汉在4月8日这天“解封”重启,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7名援鄂医护人员亲历了这一刻。
“封城”76天的武汉在4月8日这天“解封”重启,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7名援鄂医护人员亲历了这一刻。
“高架上开始堵车了,江滩上人们出来散步了,街边的超市开张了,生活味儿、烟火气回来了。”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俊在自己的“抗疫日记”里写道。
他们属于江苏援鄂医疗队三队,已在武汉待了67天。3月底,他们结束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区的工作后,又随江苏医疗队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在大部分援鄂医护人员陆续撤回之际,他们和其他高水平重症救治团队仍在武汉继续坚守,要啃下重症、危重者患者“这块硬骨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仍在武汉坚守的部分医护人员:朱志红,顾俊,丁亮 受访者提供
以下为部分队员日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顾俊(队长)
工作地点:武汉市肺科医院 时间:4月8日
今日是来武汉的第67天,进入武汉肺科医院ICU工作的第10天,全体队员身体、精神状态良好。目前江苏三队管理5名患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5人(其中气管切开4人,气管插管1人),使用CRRT 3人,床边超声检查5人,撤除ECMO的两名患者目前病情均平稳。
4月8日零时,在按下“暂停键”76天后,武汉正式“重启”。
庚子鼠年新年里,我们义无反顾地逆行至这座饱受新冠疫情困扰的城市,一切充满了未知。从武汉封城到离鄂通道全面撤除,从患者日新增数***到日新增病例数为零,从一床难求到“床等人”,从“火神山、雷神山”火速建成到定点医院病区“清零”,从医疗物资短缺到防护用品保障充沛,从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到各个医疗队陆续撤离,每个节点我们都是亲历者,在救治患者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复苏。
高架上开始堵车了,江滩上人们出来散步了,街边的超市开张了,生活味儿、烟火气回来了,这座城市正逐步回归到它原有的轨道!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丁亮
工作地点:武汉市肺科医院 时间:4月8日
因为夜班,没能亲眼见证武汉点亮,但我知道这里有我贡献的一点亮光,有我们通大附院人的光芒。
67天,忙碌得竟然来不及感慨,但我们今后可以慢慢回忆这段难忘的岁月。作为一名医生,我有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而作为通大附院人,我找到了员工的使命感,感谢通大附院,感谢附院可爱的亲人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重症医学科护师 朱志红
工作地点:武汉市肺科医院 时间:4月8日
4月8日,武汉解封,早上坐在开往医院的班车上,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明显比往常多了,道路旁的店铺也陆陆续续开始营业。为了这一天,这座城的每个人都等了好久,从按下暂停键到重启,这座城的繁华正在回归。
今天我护理的病人要外出做CT检查,连接好转运呼吸机和监护仪,妥善固定好各个管路,我们两个医生和两个护士分别站在病人的前后左右护送,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当我们走到连廊上,外面的阳光洒进来,我对病人说:“爷爷,你看看外面的天气很好,今天武汉解封了,外面变热闹了,你要加油。”病人笑着点点头。
在这里,我们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虽然有些疲惫,但闲暇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在窗旁看看窗外的武汉,从街道空荡到车来车往,从白雪到翠绿,武汉的春天终于来了。
作者:何利权 通讯员 薛晓慧 整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援鄂#
70
#医疗队#
72
#解封#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