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时冠状动脉痉挛或可导致心外膜炎

2018-02-10 国际循环编辑部 国际循环

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在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痉挛与冠状动脉外膜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炎症具有相关性。

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在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痉挛与冠状动脉外膜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炎症具有相关性。

研究者日本仙台东北大学医学研究院Kazuma Ohyama等共计入选27例乙酰胆碱诱导的左前降支(LAD)发生弥漫性血管痉挛(VSA)的患者和13例疑似心绞痛但无器质性冠状动脉病变或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采用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18F-FDG PET/CT)及CT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其冠状动脉LAD的PVAT容积及冠状动脉血管周围FDG摄取情况,采用OCT评估LAD外膜滋养血管的形成情况,并评估循环白细胞中Rho激酶的活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特征相似。CT冠状动脉造影及18F-FDG PET/CT结果显示,与不伴有VSA者相比,VSA患者的冠状动脉PVAT容积及冠状动脉血管周围FDG摄取量均明显增加;冠状动脉LAD血管周围的目标背景比(TBR)明显更高(1.04±0.03 vs.0.85±0.04,P<0.001),且其程度与乙酰胆碱诱导后的冠状动脉血管收缩反应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此外,研究发现,在VSA患者中冠状动脉PVAT容积指数与冠状动脉血管周围TBR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在不伴VSA者中不能则并无此现象。另外,OCT分析显示,与不伴有VSA者相比,VSA患者的冠状动脉外膜滋养血管形成明显增加(0.086±0.006 mm2 vs.0.045±0.006 mm2,P<0.01),循环白细胞中Rho激酶活性也明显增高。不过经治疗后,VSA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周围FDG摄取及Rho激酶活性均显著下降。

上述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机制不仅涉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高反应性还涉及血管周围炎症反应,PAVT相关炎症在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冠状动脉痉挛的新治疗靶点。研究者指出,虽然,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而言不可或缺,但18F-FDG PET/CT等多模式方法也可作为评估该病的非侵入性工具。

原始出处:
Kazuma Ohyama, et al. Coronary Adventitial and 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Vasospastic Ang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n 2018.

作者: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9-01-18 hbwxf
  2. 2018-02-11 1e1b8538m79(暂无匿称)

    不错的文章值得拥有

    0

相关资讯

Stroke:可疑迟发型脑缺血诊断策略的效能

迟发型脑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类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临床怀疑DCI,在建立治疗之前,影像学方法主要起监测作用,通过血管造影判断血管痉挛和局部低灌注是常用手段。以影像学成像血管痉挛或灌注缺损与DCI相关结局之间的联系强度进而提出一个问题——以治疗为目的,利用影像学方法去筛选病人能否提高临床DCI患者的预后。 研究方法: 应用马尔科夫模型来进行决策分析。策略是迅速治疗所有患者或首先

Stroke:脑血管痉挛后的升压治疗可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背景和目的:迟发型脑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常见的继发神经损伤。3H疗法,包括高血压,高血容量及血液稀释常用来治疗脑血管痉挛。然而,高血压治疗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肺,肾,颅内并发症。在高血压状态下,作为可逆性的颅内并发症后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报道较少。方法:研究者对SAH相关性脑痉挛后所致的高血压患者发生PRES进行阐述,并进行系统性回顾。此外,搜索电

Int J Cardiol:心肌桥严重程度与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MB,特别是形态学上严重的MB,可能诱发更大程度的冠状动脉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