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讶:最新研究槲寄生提取物 (ME)治疗癌症没显著效果!

2024-06-08 癌度 癌度

今天我们癌度给大家介绍的是懈寄生提取物,最近有研究证实懈寄生提取物对癌症的治疗无实际用处。

“药食同源”在咱们国家比较流行,很多也确实产生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就怕“药食同源”被过度滥用。很多东西会被标注抗癌的标签推销给患者,除去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外,还会耽误肿瘤的正规治疗。今天我们癌度给大家介绍的是懈寄生提取物,最近有研究证实懈寄生提取物对癌症的治疗无实际用处

一、懈寄生是什么?

植物一直是抗癌药物的来源,懈寄生是一种生长在各种寄主树上的半寄生灌木。懈寄生提取物经常被用于癌症的综合治疗,懈寄生提取物不只是咱们国家了解,在德国医生中也是广为人知。

懈寄生成分可刺激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低计量皮下注射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高剂量的懈寄生提取物局部注射,可以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上面的这些研究结论都有一些瑕疵。有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MAPAC)研究了220名晚期胰腺癌患者使用懈寄生的情况,患者皮下注射懈寄生,报告说具有显著的生存获益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要知道胰腺癌可是癌中之王,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措施是很有限的。如果这种成本低的懈寄生提取物达到这么好的效果,这实在是对患者来说的大利好消息。于是有了一个新的研究来去证实这个结论,这是一项在瑞典开展的研究,尽管懈寄生提取物在瑞典被批准用于姑息治疗,但其实很少使用这种东西。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原因瑞典是比较适合开展这种研究的地方。

二、懈寄生提取物无法改善胰腺癌的生存期

首先咱们先介绍一下这项名为MISTRAL研究的目的,不是说只给胰腺癌患者使用懈寄生提取物,而是将懈寄生提取物作为补充,添加至标准的治疗药物里面(比如姑息化疗),这样来看看懈寄生提取物是否能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

研究入组的患者都是晚期外分泌性胰腺癌,其中143名患者使用了懈寄生提取物,147名患者使用了安慰剂。病人每三周皮下注射懈寄生提取物或安慰剂,持续9个月的时间。在9个月的7个时间点进行评估,来看看懈寄生提取物是否能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

图片

懈寄生提取物添加至标准治疗无显著治疗意义

研究的结果是与之前的报道不一样,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来说,将懈寄生提取物添加至标准治疗没有统计学上显著的益处。添加懈寄生提取物的中位总生存期是7.8个月,而使用安慰剂对照的中位总生存期是8.3个月,可以说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我们看上面的图示两条生存曲线都是没有分开的。

三、我们能了解到什么?

上面的这个研究是随机双盲的研究,也就是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哪个是懈寄生提取物。所以研究的结论会更可信一些,因为如果患者和医生知道自己注射的是懈寄生提取物或安慰剂,本身他们有心理方面的影响。一个很遗憾的结果是懈寄生提取物没有显示任何的治疗效果,这个可能对照顾晚期胰腺癌的患者来说很重要。也就是这个懈寄生提取物不一定是必须用的,或者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至少使用的时候和医生进行沟通添加这个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Kathrin Wode et al, Mistletoe extrac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MISTRAL), Deutsches Ärzteblatt international (2024).

作者:癌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Commun:超30万病例的遗传数据分析发现40种蛋白质与9种常见癌症风险相关

研究团队利用337,822例癌症病例的数据,采用顺式蛋白质孟德尔随机化和共定位研究了2074种循环蛋白质和9种常见癌症(膀胱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的风险。

一文总结 22 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在不同癌症中的应用!

本文总结了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和各个癌症中常用药物。

IVD前沿丨可检测癌症诱导的代谢改变新技术

这项工作为提供更可持续的代谢诊断和最大的健康收益提供了见解。

JACC子刊:社区步行可行性程度与癌症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降低有关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伴有癌症病史的患者中,社区步行可行性与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之间存在关联。

最新《自然·通讯》:连接前药的共生菌,可实现靶向癌症治疗

研究员利用肿瘤微生物组固有的细菌-癌症相互作用来实现前药递送的高靶向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