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合并急性阑尾炎CT病例!

2018-05-15 佚名 影像园

男 4岁 临晨4时突起下腹持续疼痛 伴恶心呕吐 体温38.5°

病史临床

男 4岁 临晨4时突起下腹持续疼痛 伴恶心呕吐 体温38.5°

体查 腹部平软 腹肌不紧张 下腹压痛 以右下腹明显 反跳痛明显 未见肠型; 
WBC22000  其中N0.92   L0.08  ;
B超下腹部探及120×42毫米包块 界清 内部回声不均 可见光斑及光带回声 后方效应增强 而考虑炎性包块;
立卧位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因为患儿较小 未能做增强扫描

影像图片













手术及病理结果

下腹腔囊性肿块,12×15cm大小,位于距回盲瓣90cm的回肠及回肠系膜上,囊肿近端小肠稍扩大,远端小肠稍缩小;

阑尾长8cm,中段折曲,充血水肿呈急性炎症表现。

病理报告

(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



点评

此患儿临床症状及WBC计数符合典型的阑尾炎征象,临床术前常规腹部B超发现囊性包块,如不是急性阑尾炎发作,可能此囊肿尚不被发现。CT扫描报告时考虑肠系膜囊肿,但不能解释临床症状及白细胞增高的原因,如果是囊肿感染也不应该是右下腹压痛明显,考虑肠道梗阻又未能发现明显的气-液平面,且囊性包块内未见任何气泡影,而其右下部明显呈多房状(能见到多条分隔样结构);呵呵,当时怎么都没想到还有一个阑尾在发炎呢,看来防不胜防啊,影像学医生总是对临床症状理解得不够!

淋巴管瘤:淋巴管瘤是由异常增生的淋巴管构成的良性肿瘤。主要为充满淋巴液的管腔构成,儿童多见。因组织结构不同而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性淋巴管瘤三型。囊性淋巴管瘤发生于腹腔肠系膜时称为肠系膜囊肿。CT扫描显示为腹腔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密度通常较均匀,以牵拉并压迫相邻肠管为其特征。诊断时需注意与肠重复畸形、大网膜囊肿等鉴别。 淋巴管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多发人群是10岁以下的儿童,常为先天性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5)
#插入话题
  1. 2018-06-26 jyzxjiangqin

    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治疗.

    0

  2. 2018-06-13 jyzxjiangqin

    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的治疗.

    0

  3. 2018-05-29 jyzxjiangqin

    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治疗.

    0

相关资讯

爱尔兰科学家在消化系统确认一项新器官,最早曾被达芬奇描绘

在人类身体这座设了关卡的矿井面前,科学家至今仍在不断刷新认知。近期,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外科学教授J Calvin Coffey在国际期刊《柳叶刀-肠胃病学与肝病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让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肠系膜成为“新器官”。这意味着,人体的器官数量从78改为79。这篇文章让解剖学经典教科书《格雷氏解剖学》修订了对于肠系膜的描述,从“分散独立的结构”确认为“一个连续的器官”。早在500多年前,兼具科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新的人体器官, 百多年来的解剖学描述都是错误的

人体发现了一个新器官, 100多年来的解剖学描述都是错误的!

肠系膜巨大纤维瘤病1例

患者男,26岁。因查体发现腹部包块2h入院。

肠系膜上动脉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

患者女性,69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主,为绞痛伴腰背部放射痛,病初解黑黄色大便,近2天大便未解,有肛门排气。1天前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少许血丝,伴胸闷、气喘,乏力、纳差,畏寒、发热

肠系膜神经鞘瘤1例

病例男,36岁,以“体检彩超发现腹部包块3周”为主诉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