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Malbac胚胎全基因组测序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

2014-09-24 MedSci 北京大学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是目前最先进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婴儿的父母,男方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患者,经历了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是目前最先进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婴儿的父母,男方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患者,经历了多次手术治疗,非常痛苦。该疾病主要是因为基因序列上发生了单个碱基的缺失,后代中无论男孩女孩都有二分之一概率患同样的疾病。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夫妻二人2013年5月来到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期望通过胚胎基因诊断,帮助他们挑选正常胚胎,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患上同样的疾病。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首先获得了18枚质量好的囊胚,医务人员利用显微操作技术获得极少量的细胞,采用本研究组研发的单细胞基因组MALBAC扩增技术,将这些极少量胚胎细胞中的DNA均匀扩增上百万倍以满足基因分析的需求,结合PCR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经过低深度的测序(平均0.1X),可同时观察到全部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是否异常,并能实现准确的、单位点的关键基因检测。研究者从18枚胚胎中挑选出3枚既不包含致病位点又不包含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同时染色体正常的胚胎,选择其中一枚移植到女方子宫内,胚胎成功着床,发育正常,并经羊水细胞基因验证,染色体以及该遗传病基因均正常,现已顺利分娩,婴儿体重4030克,身长53厘米。经脐血基因检测,再次证实不含致病位点。

2013年12月29日,3枚胚胎中质量最好的1枚,被移植到女方子宫内,胚胎成功着床,发育正常。经羊水细胞基因验证,染色体以及该遗传病基因均正常,2014年9月19日,顺利分娩。婴儿体重4030克,身长53厘米。随后的脐血基因检测再次证实,婴儿不含致病位点。

婴儿父亲所患的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基因组DNA上一个或一对等位基因突变所导致、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疾病,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及X-连锁遗传等多种遗传类型。目前已经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疾病有7000多种,其中已经明确致病基因的有4000多种。虽然单基因遗传病的单个病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种类繁多,所以在出生活婴中的总体发病率和人群中的总体患病率并不低。并且大部分单基因病具有致死性、致残性或致畸性,除部分可以通过某些治疗手段进行校正外,大部分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胚胎着床前遗传诊断对预防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生和传递具有重要的科学及社会意义。

胚胎遗传学诊断是一种更早期的产前诊断技术,可避免中期引产、有效地防止有遗传疾病患儿的出生。是指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有遗传风险的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选择基因正常的胚胎移入宫腔。国内外常规应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方法,开始是单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遗传学检测方法得到的基因信息有限,近几年新兴的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芯片技术,已经能对细胞内所有23对染色体分析,但芯片技术成本很高,同时还不能实现同时检测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和单基因单位点突变的异常。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基因组DNA上一个或一对等位基因突变所导致、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疾病,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及X-连锁遗传等多种遗传类型。目前已经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疾病有7000多种,其中已经明确致病基因的有4000多种。虽然单基因遗传病的单个病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种类繁多,所以在出生活婴中的总体发病率和人群中的总体患病率并不低。并且大部分单基因病具有致死性、致残性或致畸性,除部分可以通过某些治疗手段进行校正外,大部分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胚胎着床前遗传诊断对预防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生和传递具有重要的科学及社会意义。

胚胎遗传学诊断是指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有遗传风险的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选择基因正常的胚胎移入宫腔,是一种更早期的产前诊断技术,可避免中期引产、有效地防止有遗传疾病患儿的出生。国内外常规应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方法,开始是单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遗传学检测方法得到的基因信息有限,近几年新兴的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芯片技术,已经能对细胞内所有23对染色体分析,但芯片技术成本很高,同时还不能实现同时检测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和单基因单位点突变的异常。本例是利用近年新发展的二代测序技术,仅需低深度高通量测序,就能同时完成突变位点及胚胎染色体的检查,而且能发现新的突变位点,保证低成本、快速的对胚胎完成全面的遗传诊断。

2012年底,谢晓亮哈佛团队首次报告了MALBAC技术。MALBAC应用于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比传统的PCR及MDA技术要均勻和准确得多,因为MALBA是线性放大,而PCR及MDA是指数放大。MALBAC技术特别适用于珍贵的数目少的细胞的基因组分析,

2013年底,乔杰教授的团队与BIOPIC的谢晓亮教授团队以及汤富酬教授团队合作,在细胞杂志发表文章,第一次显示了MALBAC技术在试管婴儿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这一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成果是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国家基金委、北大985项目基金的资助下,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团队、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 的谢晓亮教授团队以及汤富酬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完成。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6-12-19 未来 完整

    我和老公结婚,生俩个男孩子,老大今年的9月14,去世,这么多年来了,病因一直没查出来,医院都说是基因问题,老大肺部有缺陷,只有一个半肺,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您们医院可以做试管婴儿也想,把孩子的病因查出来,忘贵医院能满足我们一个完整的家梦

    0

  2. 2016-12-19 未来 完整

    我和老公结婚,生俩个男孩子,老大今年的9月14,去世,这么多年来了,病因一直没查出来,医院都说是基因问题,老大肺部有缺陷,只有一个半肺,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您们医院可以做试管婴儿也想,把孩子的病因查出来,忘贵医院能满足我们一个完整的家梦

    0

  3. 2014-10-13 DorisMedSci

    incredible

    0

相关资讯

Nature:维生素C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改善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质量,同时有助于治疗某些癌症。该研究结果由一队包括美国三个圣地亚哥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发现并发表于上周日发行的《自然》杂志上 。   维生素C是重要的,可维持适当水平的基因在胚胎干细胞上的活性。事实上,维生素C是安全和自然的养分,可使其更容易应用到临床新设置上。维生素C意料之外的作用是它远远超出了原本作为

女性过瘦影响试管婴儿怀孕成功率

很多女性热衷减肥,但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对于想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的女性而言,体型过瘦会降低她们以这种方式怀孕的成功率。 美国芝加哥高级生殖中心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研究了近8年来在这家机构试图借助试管婴儿技术怀孕的约2500名女性,并按照她们的BMI身高体重指数,将其分为过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统计她们的怀孕成功率。 统计结果显示,体重正常组女性的试管婴儿怀孕成功率为50%;肥胖组

ISUOG 2013 :试管婴儿宫内即发生心血管重构

澳大利亚悉尼——根据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世界大会上报告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胎儿生命早期心血管重构有关。 这项研究纳入了70例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和70例自然受孕的胎儿,结果显示ART胎儿的主动脉内膜中层平均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胎儿(0.55 vs. 0.46 mm,P=0.016)。 ART胎儿与对照组胎儿相比表现为心房扩张,具体指标包括更高的

FDA考虑批准“三人试管婴儿”临床试验

美国医药卫生管理当局正在考虑是否应该给一项饱受争议的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reproduction technique)——线粒体置换技术(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临床试验开绿灯,该技术能够避免携带有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批评者们认为,该技术也存在安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就在几天前(10月22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美国马

试管婴儿技术或增后代不育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显微镜进行试管婴儿手术的操作   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是一种稍微专业一些的试管婴儿技术。 丽莎·雅丹(Lisa Jardine)教授认为,生育医师不应该频繁使用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 北京时间11月6日消息,近日有科学家警告称,一种常见的试管婴儿技术(IVF)可能会导致下一代的生育

NEJM:试管婴儿技术不会增加儿童患癌风险

这是给试管婴儿父母的又一个安心丸。英国一项新研究表明,试管婴儿这种辅助生育技术并不会增加儿童的总体患癌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说,他们调查了1992年至2008年间利用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10万多名英国儿童,并与英国全国儿童肿瘤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试管婴儿罹患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肾或生殖细胞肿瘤